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评估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抉择(jué)       趋势(qū)        典范(diǎn)        剥削(xiāo) B.鉴定(jiàn)     宣告(xuān)     实践(jiàn)        感慨(kǎi) C.崭新(zhǎn)     凋零(diāo)     襁褓(qiáng)       魅力(mèi) D.束缚(fù)        歧途(qí)        祈祷(dǎo)          蛮横(héng) 2、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草木萌发 周而复始 消声匿迹 风雪载途 B.天空晴朗 大地苏醒 冰雪溶化 草长莺飞 C.采积种子 花香鸟语 次第开放 物候观测 D.不毛之地 川流不息 丢三落四 衰草连天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 B.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C.一提起小微,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D.纪录片《汉江一桥》,精美的画面与地道的襄阳话相得益彰,情趣横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都包涵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B.通过创建文明城活动,使海拉尔区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C.中国两弹一勋“功勋科学家”孙家栋虽然已87岁高龄,但“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他的事迹感动着中国,激励着我们。 D.运动会上,张明把运动员拼搏的身影和同学们呐喊加油的声音拍成照片发到了班级群里,为同学们留住了精彩瞬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填空。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达到物我两忘的佳境。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读书忌“二物”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②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④十每阅一事,必寻绎⑤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巧言善辩。③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十天一月之间。④曩时:以往,从前。⑤寻绎:思考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教然后知困____ (2)然后能自反也____ (3)一见辄即能诵____ (4)殆不如曩时十每阅一事____ 2.翻译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3.甲文的论点是什么?乙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读完两文后,请结合实际,就“学习”谈谈你的两点切身感受。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不被大风吹倒 年轻的朋友们: 想起几天前,你们在我的公众号留言问我,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 我无法告诉你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两个小故事。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和一个人。 一本书,是《新华字典》。 …… 一个人,是我的爷爷。 小的时候,我跟爷爷去荒草垫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呜的呼隆声。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风越来越大……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那么,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 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这个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胜利了。 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节选自“五四”青年节前夕莫言在某网站发布的视频讲话) 【材料二】 他把目光从前排移开。应该开始发言了,大家都在等他。他仿佛处于临战状态,鼓足全身的力气,用发自内心的响亮声音对全场的人们说: “同志们!我今天想讲一讲过去。你们都期待着我,我得讲一讲。我知道,我的话会使某些人感到不安,但这大概不是政治宣传,这是发自肺腑的声音,是我以及我现在代表的所有人的心里话。我想讲讲我们的生活,讲讲那一把革命的烈火。这烈火如同在巨大炉膛里燃烧的煤炭,把我们点燃,使我们燃烧。我们的国家靠这烈火生存,我们的共和国靠这烈火取得了胜利。我们靠这烈火,用我们的热血粉碎并歼灭了敌人的乌合之众。我们年轻一代和你们这些阅历丰富的老同志一起,被这烈火席卷着,开辟了新天地。我们在伟大的、举世无双的、钢铁般坚强的党的旗帜的指引下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战斗。 …… 让生命长存,我们的双于将和千万双手一起,从明天起就开始修复我们被毁坏的家园。让生命长存,同志们!我们将重建一个新世界!心中有强大动力的人,永远不会被打败。我们一定胜利!” 他激动得说不下去了,他浑身颤抖着走下讲台。大厅被震撼了,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仿佛房基塌陷,四周的墙壁也随之向大厅倾倒一般。欢呼的声浪在圆形屋顶回荡,千百只手在挥舞,整个大厅沸腾了。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九章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演讲的准备过程 阶段1:思考 第1步:了解观众 他们为什么要听你的演讲 第2步:确定目标 你要达成什么目标 第3步:设置环境 你如何达成目标 阶段2:逻辑 第4步:选择内容 你打算讨论哪些内容不讨论哪些内容 第5步:写出导语 写出能够吸引观众关注你的演讲的介绍语 第6步:搭建结构 用结构呈现你的想法以便观众更容易理解 阶段3:故事 第7步:插入抓手 在你的观点中加入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等 第8步:运用图片 找出能让观众深深记住的图像 第9步:串出大纲 将这些内容整合成一个连贯的故事 (节说向《高效演讲》,机械工业出版社,有删改)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列表格。 演讲者 演讲对象 语言风格 材料一 莫言 ② 舒缓平和 材料二 ① 党员、团员代表 ③ (2)【材料三】中第7步提到,演讲可以“插入抓手,在你的观点中加入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等”。说说【材料一】中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三点来体现自己观点的? (3)结合三则材料内容,说说如何让演讲开场白更有吸引力。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 B.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与在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 C.全诗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结合,参差错落,能充分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D.诗歌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2.“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请简要分析本句的表达效果。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七、作文(共40分) 家是快乐的源泉,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疗伤的诊所,家是游子的牵挂……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要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