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敦煌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jiā)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B.辗转(zhǎn)好逑(hào qiú)   寤寐(wù mèi) C.芼之(mào) 溯洄(sù huí)     荇菜(xìng) D.未晞(xī)   逍阻且跻(jī)     水之涘(s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霎时       酝酿       推推搡搡       络绎不绝 B.寒噤       蠕动       酒气醺醺       熠熠烁烁 C.黧黑       虔诚       瞬息万变       纷至踏来 D.雾霭       霹雳       气喘吁吁       潺潺成溪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B.这道难题,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老人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人情事故。 4、(荆州中考)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书籍是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B.诗书传家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C.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2)__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大道之行也》) (3)_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诗歌中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 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②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③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④也,不可施刑⑤,刑其傅⑥公子虔,黥⑦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秦民大说____________             (2)有一人徙之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4.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④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⑤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 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 春天便来得迟了。 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 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⑦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指的是(     )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2.第③--⑦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3.第⑥段“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一句中的“一定”能否删掉?为什么? 4.第⑦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贺敬之的《回延安》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1.原诗是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写的,请结合选段内容说说其特点(不少于两个)。 2.朗读该选段时,请给朗读者提供一条朗读建议并简述理由。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列词语。 (1)羁绊(        ) (2)戛然而止(        ) (3)叹为观止(        ) (4)晦暗(        ) 七、作文(共40分) 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开发了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