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鹤壁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图解(jiě)       惆怅(zhàng)       身临其境(jìng) B.片面(piàn)       差异(chā)       情寓于景(yù) C.真挚(zhì)       落空(lào)       朝朝暮暮(zhāo) D.渲染(xuān)       暮霭(ǎi)       浮光掠影(lü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人,属于“有事您说话”型,待人非常热情,热心肠,朋友有难,两胁插刀,朋友没难,不分彼此。 B.他用心揣摩着,玩味着,惦量着,把握着,他要给这至短的台词注人无比丰沛的情感啊! C.许多加盟中超的外援都望眼欲穿地等待国家队的召唤,但遗憾的是大多都没有得到眷顾。 D.假如它的艺术是全人类的财富的话,它的思想则让某些人如座针毡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祖母坐在一个靠近她床的松软的大椅子里,无精打采地坐着,闭着眼睛,嘴巴麻木地张开着。 B.做人要懂得怡然自乐的享受,也需要义不容辞地去担当责任,不能终日异想天开,否则只能贻笑大方。 C.热衷网络游戏的小明,一边玩着画面光彩熠熠的游戏,一边还像老鼠般战战兢兢的听着门外的动静,生怕被家长发现。 D.爷爷虽然退休了,但他仍坚持自学英语,不断向年轻人请教。他这种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由于进攻技术单一,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 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 C.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D.5月24日,大约有260多名干部职工在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们的报告。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②与君离别意,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⑤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⑥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赵师秀《约客》)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饮酒(其五)》一诗中,陶渊明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了自己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句子是“___”。  ②《岳阳楼记》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月亮的句子是“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鲍鱼:咸鱼。③肆:店铺。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苟得 (2)所恶 (3)不辟 (4)化 (5)是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生于忧患 B.即与之化矣/春冬之时 C.久而不闻其臭/而不知人之乐 D.亦我所欲也/亦与之化矣 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仿照【甲】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5.请结合【甲】文谈谈你对“善人”的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单纯 ①“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②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人在童年时是天真的、纯粹的、梦幻的、艺术的。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没沿地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人类的童言和稚作就连后世的伟大哲学家、艺术家也极难比肩。 ③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猥琐,人格缩水了。童年时单纯的心灵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用生命中天然美好的元素和纯洁高尚的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个单纯的仙女,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④在使人性复杂化的社会领域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在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人、哲人,他们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但其心灵世界的核心始终是单纯的。他们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⑤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源自精美的单纯。蒙田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皇家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________________。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 ⑥清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或精辟犀利,或含情脉脉……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五颜六色的百合。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进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 ⑦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单纯的心灵。 [链接材料一] 陶渊明是中国的头号乡村诗人,他带头开唱了乡村之歌,范成大、杨万里……都是追随他的。千百年来的中国田园之美,五柳先生居头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的诗是将人、事的曲折化入自然的典范。 [链接材料二] 我感到厌烦——我从孩提时代起,既有爱说“去做”又有爱说“别做”的两个自己,是他们让我在形形色色的“肯定”与“否定”中迷失自己。这两个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词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相反方向的风——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 (选自《我的绝妙坏诗》有改动) 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 2.你认为第三段的画线句是保留更好还是删去更好?请阐明理由。 3.结合[链接材料一],给本文第⑤段横线处补充一个论据(用[链接材料一]中涉及的诗派成员的例子),要求与上文语意连贯。 4.你有过失去单纯的经历吗?叙述经历并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五、诗歌鉴赏(共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赏析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班上开展“我爱祖国大好河山”主题演讲活动,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50字左右) 七、作文(共40分) 【2017届中考海南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母亲对我说:如果你想人生更加精彩,那么你就要多吃一点苦,多读一些书。因为只有在春天的时候躬身播种,你才能最终收获满园秋色。 老师对我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当一颗星星。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做一个最好的你。 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能预知未来,那你就要努力把握现在,因为只有珍惜当下的点滴,你才不会让青春留下遗憾。 亲爱的同学,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主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