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清远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通关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嘶哑(sī)          强聒不舍(guō) B.娉婷(pīng)     宽宥(yòu)       金戈铁马(yì) C.亵渎(shú)       赃物(zāng)     自惭形秽(huì) D.惊骇(hài)       箴言(jiān)       扭捏作态(niē) 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件事上,对于你的判断,我实在不敢恭维。 B.贫穷颉据的生活使他不得不放弃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C.这桩十拿九稳的事,他却做得一蹋糊涂,就不能怪爸爸生气了。 D.听说他在那边阔踔过一个时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 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她性格孤僻,常常妄自菲薄,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自负的人。 D.色彩晶莹的琉璃珠子散得到处都是,在日光下折射出炫目的霞光,令人眼花缭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2015届山东济宁中考)默写填空 (1)曾子曰:“ 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2)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4)古代有很多抒发愁情的名句,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赋予“愁”以长度;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赋予“愁”以形态;李清照却在《武陵春》中赋予“愁”以重量:“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甲】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乙】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峡江寺飞泉亭记(节选) 袁枚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丙】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①“善弈”②,余命霞裳③与之对枰④。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⑤抱诗集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⑥,合同而化。不图⑦观瀑之娱,一⑧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⑨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注:①[澄波]僧人的法号。②[善弈]擅长下棋。③[霞裳]袁枚的学生。④[对枰(píng)]对坐下棋。⑤[怀远]老僧的法号。⑥[天籁人籁]天籁指自然界的音响;人籁本为古代竹制乐器,后泛指人所发出的声音。⑦[不图]没想到。⑧[一]竟然。⑨[征]同“证”,证明。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长烟一空              从空而下             空谷传响 B.登斯楼也              一至于斯             斯是陋室 C.春和景明              八窗明净             明察秋毫 D.又复大作             作亭者谁             作文以记之 2.翻译两文中三处画横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翻译:商人旅客不能前行,墙垣倾倒,船桨折断;薄薄的暮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理解:淫雨、阴风、浊浪等致使星日无光、山岳隐形,水上船中的游子遭遇困境不能前行;暮色沉沉,虎啸猿啼,“迁客骚人”不免感慨遭际,“感极而悲”。 【乙】是进亦忧,退亦忧。 翻译: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理解:“进”指古仁人“居庙堂之高”,“退”指迁客骚人“处江湖之远”。无论“进”还是“退”,他们都忧国忧民。 【丙】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翻译:以人的安逸舒适,静待水的辛劳奔腾,取九天银河般的瀑布,放在几席前赏玩。 理解: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水的辛劳,写瀑布如九天银河,表达出作者以逸待劳的悠然态度。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B.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C.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D.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4.用原文填空。 古代写景散文并非一味写景。有的写景是为了抒发情感。袁枚置身亭中,描绘眼前实景,表达①____________的乐趣竟到了“天籁人籁,合同而化”的境界。有的写景是为了阐发思想。范仲淹想象虚景,写不同景象引发的不同情感,是在写“迁客骚人”的②____________,来反衬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按要求完成问题。 ①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 ③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火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④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⑤“阿!闰土哥,——你来了?……” ⑥我接着便有许多的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 ⑧“老爷!……” ⑨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⑩老屋离我越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⑪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⑫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⑬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⑭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选自《故乡》(有删减) 1.中年闰土见到“我”时,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请你结合情境,描述中年闰土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1)老屋离我越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象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加点的两个词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围绕一个“变”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内容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先生在文章结尾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啊,鲁迅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