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lòu)     噫(yī)          苔痕(tāi) B.鸿儒(hóng)   濯(zhuó)       鲜有闻(xiān) C.蕃(fān)        清涟(lián)   亵玩(xiè) D.案牍(dú)       淤泥(yū)       德馨(xīn) 2、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紧绷(bēng)          负荷(hè)             舷窗(xuán)          千均重负 B.红晕(yùn)            轮廓(kuò)            俯瞰(kān)            五脏六腑 C.遨游(áo)             炽热(zhì)             严谨(jǐn)            奈人寻味 D.稠密(chóu)          烧灼(zhuó)          模拟(mó)             惊心动魄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B.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他在大会上的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D.一些人盲目追捧明星,却忽视了那些近在咫尺为自己默默付出的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名句默写。 (1)惊涛澎湃,________;浊流宛转,________。(光未然《黄河颂》) (2)《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②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③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 【注释】①质讷(nè):朴实敦厚。讷:言语迟钝,口舌笨拙。②苦渴:为……而苦恼。苦:苦于……为……,而苦。渴:为……而饥渴,在这里与“苦”组合在一起,意思为“为……而苦恼”。③或:有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非复吴下阿蒙。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阅读《孙权劝学》,说说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你在学习上获得的两点启示。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很现代的叶圣陶 彦 火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人,已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叶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老人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位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好一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田园风景画!1980年中国内地刚开放,相信叶老也为中国崭新形势所鼓舞,所以心情是愉快的,冀望祖国大地展现出一派和平、丰美而欣欣向荣的景象。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条幅? 3.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 4.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旦辞爷娘去_________(2)万里赴戎机_________ 2.下面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读书是年轻人心智培养、性格创造、人生引导的重要途径。②阅读电子书也好,阅读纸质书也罢,尽管形式不同,但可以殊途同归,关键是要被读者拉回到读书活动中来。③我们应客观全面地看待电子阅读的兴起,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共生共荣、相互补充。④家庭、全社会乃至学校都应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年轻人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把______改为______。 (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把______改为______。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后加上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与______互换位置。 七、作文(共40分) 【写法借鉴】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在一个黄昏坐在窗前看小桃树的情景。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他寄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要不屈不挠,执着追求幸福人生的思想情感。 【片段仿写】请你借助一个具体的事物运用寄情于物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思念、悲伤、感激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