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紧绷(bēng)          负荷(hè)             舷窗(xuán)          千均重负 B.红晕(yùn)            轮廓(kuò)            俯瞰(kān)            五脏六腑 C.遨游(áo)             炽热(zhì)             严谨(jǐn)            奈人寻味 D.稠密(chóu)          烧灼(zhuó)          模拟(mó)             惊心动魄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二号送上太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3、下面全是褒义的一组近义成语是(     ) A.①花天酒地       醉生梦死       ②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B.①绘声绘色       有声有色       ②海市蜃楼       空中楼阁 C.①赴汤蹈火       出生入死       ②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D.①改头换面       面目全非       ②钩心斗角       尔虞我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B.这篇作文真难写,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 C.通过学习《孙权劝学》,使我明白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D.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二) 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①不回之本性,人主②不能屈③之,谁能屈之?予尝执此语④同人,有迂⑤其说者。予曰:“匪止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同人诘予曰:“有所本乎?”予曰:“有本。吾家太白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倚栏杆者向北,则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斯言得无定论?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①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②人主:君主。③使……屈服。④语:告诉。⑤迂:迂腐。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沾染(污秽) B.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C.亭亭净植                                植:栽种。 D.莲,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语段(一)中菊和莲所象征的两类人,他们的生活态度有何不同? 4.语段(一)(二)中所写的牡丹的形象有何不同?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课内现代文 老山界(节选)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⑫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⑬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 quán(     )起来 (2)咀jué(     ) 2.第①段中的奇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⑪段划线句“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在文中的作用。 4.有人说第⑫段“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中的“抢”表明红军吃饭时相互争夺的样子,你是否赞成?请说说理由。 5.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最符合文意(     ) A.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B.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各题。 下面是学校数字教育平台第5天推送的诗歌《游山西村》,请你将【赏析】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赏析】诗歌首联写出了农村丰收的年景,一个“①______”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颔联和颈联则分别从风光和②________两个方面来描写山西村。 2.在讨论区,同学们针对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所描绘的景色展开了讨论。以下描摹准确又生动的是_______。(填序号) 【甲】翻过重峦叠嶂的山脉,渡过波涛汹涌的大河,却不见一个村庄,正在怀疑没有路可走时,发现在阴暗的柳树林与明亮的花丛后,又有一个村庄。 【乙】远处的山峰重重叠叠,随着山路盘旋而进,曲曲折折的清泉时隐时现。山路蜿蜒,让人怀疑前方是否无路可走。正当迷惘之时,一个转弯,眼前绿柳浓荫,花色明艳,几间村舍映入眼帘,顿觉豁然开朗。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在写景中闪烁着哲理的光彩,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这句诗呢?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连成一段话,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荒草萋萋       戛然而止       腰酸背痛       锋芒毕露       有过之无不及 七、作文(共40分)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