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洵职(xùn)     滑稽(jī)       烧灼(zhuó)     哄堂大笑(hǒnɡ) B.慷慨(kǎi)     干涸(hé)       狭隘(ài)        刨根问底(páo) C.热忱(chén)   附和(hé)       恍惚(huǎnɡ)   粘轻怕重(niān) D.鄙薄(báo)     琢磨(zhuó)   抽噎(yè)        参差不奇(cēn cī)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相宜       鉴赏       性子很燥 B.确凿       讪笑       滑稽可笑 C.丑陋       碎裂       来势汹汹 D.嫉妒       篱笆       攒成小球 3、下列语句中画线成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   ) A.这些劫徒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抢夺行人财物,真是胆大包天。 B.政治家要满腹韬略,进退维谷,而且深具历史视野。 C.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小房间里巡逻。 D.为了我们几个学生,吴老师工作更加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校召开的新学期开学大会上,两个七年级1班的同学因为拾金不昧受到了学校的表扬。 B.我们相信,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那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或个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C.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绿,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D.一月的济南,在北方这个城市还是冬季,但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寒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 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 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 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7)《论语》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与朋友相聚,秉烛夜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省:反省)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B.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论语十二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D.《论语十二章》运用语录体,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鲁迅的《狗・猫・鼠》(有删改)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狗和猫)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衰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现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起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②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处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 ③动物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而人呢?能直立了,自然就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还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厚有“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ー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加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党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哀悲,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 1.结合语境,解释首段中“褒贬作品”的意思。 2.童话中狗认错了猫,受到了嗤笑。作者在这里引用童话故事有何作用? 3.作者在末段中写“虫蛆、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五、诗歌鉴赏(共5分) 【甲】                                                            【乙】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客发苕溪   清·叶燮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1.【乙】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变化的是哪两个字? 2.两位诗人都是乘船疾行,心情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读书交友。请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做朋友,仿照示例,写出理由。 示例:范爱农,我心中的诤友。尽管他有点不合时宜的倔强,但他爱国、正直,是值得一交的朋友。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主角,不只是影视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不只是纵横赛场的体育明星,不只是改革大潮里的风云人物。一张过去的照片、一段温馨的视频、一个难忘的生日、一次有趣的活动、一场激烈的比赛……你都可能是当中的“主角”。 请以“这一次,我是主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