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溧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蛮横(hèng)  瞭望(liào)  强词夺理(qi􀅢ng) B.诬蔑(miè)       抉择(jué)       不修边幅(fú) C.卑劣(liè)       彷徨(pánɡ)       招摇撞骗(chuàng) D.反诘(jié)       萦绕(yíng)       豁然开朗(huò)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        无人问津 B.往来翕忽          佁然不动 C.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D.辗转翻侧          关关雎鸠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沉醉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下去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 C.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D.国画大师李可染笔下的牛总是栩栩如生,令人叹服。 4、请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人们喜爱观赏日出,面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把玩,吟咏描绘。 B.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了美丽的天然。 C.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D.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 ,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虽有佳肴》)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和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宗元《小石潭记》一文中描写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马说》一文中领起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后面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英缤纷                       缤纷:五颜六色的样子 B.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D.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以为号焉 B.得其船                           其妻献疑曰 C.渔人甚异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后遂无问津者                 陈胜者,阳城人也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了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次讲演 ①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③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 ④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⑤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⑥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我们有这个信心! ⑦“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 ⑧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⑨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⑩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⑾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⑿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大门! 1.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这篇即兴讲演的开头,演讲者是如何快速“抓住”听众的。 【链接材料】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的大会,闻一多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演讲。 2.文章第②段称特务为“你”,中间第④段开始称“他们”,之后一直到最后都称特务们为“你们”,人称的变化显然不是随意的,是受到讲演内容的制约,试简要分析。 3.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分别完成下面两道题。 (1)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加点的副词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2)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两个“恐怖”的不同含义) 4.请以第⑤段为例,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诗作,完成下面小题。 【甲】 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乙】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免翔我宇。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以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典范。 B.甲诗“式微式微”是运用反复的手法,在反复中强调天气不好,不宜劳动。 C.乙诗是诗人被贬后看到下层人民贫困生活,有感而发,写下的慷慨激愤之作。 D.乙诗的开篇写自然现象,其实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应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2.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来表达对老百姓的同情?请简要概括。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其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2)之   奴隶人之手(         ) 马之千里者(         ) (3)能   虽有千里之能(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4)而   而伯乐不常有(         ) 执策而临之(        ) 七、作文(共40分) 自然的山水有情,鬼斧神工令人神往;人工的建筑有意,巧夺天工令人叹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路走来,快意人生。 请拿起手中的笔,综合运用写景、记事、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游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