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提升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氛围(fēn)     绮丽(qí)        忸怩(niǔ) B.淳厚(chún)   铿锵(jiāng)   尴尬(gà) C.虔诚(qián)   寥廓(liáo)     讪讪(shàn) D.睿智(ruì)     木讷(nè)        害臊(zào)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渺茫 行之有效 前扑后继 B.催残 孜孜不倦 不功自破 C.压榨 辩伪去妄 持之以恒 D.鲁钝 根深蒂固 走投无路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实在是各有千秋。 B.搞学术研究若方向不明确,时而东时而西,就会歧路亡羊,很难取得成果。 C.读书,不仅需要宵衣旰食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D.“免费开放”的新政策,让全国各地许多博物馆从人气冷清的休眠状态变得门庭若市,甚至要提前预约才能获得参观机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电脑的普及,网民越来越多,随之而生的网络性心理障碍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B.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C.我们必须提高认真读书的习惯。 D.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了信心。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年少万兜鍪,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王维《使至塞上》中把诗人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长河落日圆。 (4)李清照《渔家傲》中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流露出对现实不满的句子是: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5)品读古代的优秀诗文,我们可以通过古诗文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志向。陶渊明表达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但使愿无违。孟浩然委婉地表达自己想做官但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端居耻圣明。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⑥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酒然:酒脱的样子,形客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歇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伛偻提携 ②泉香而酒洌 ③杂然而前陈者 ④则必即丰乐以饮 2.下列各组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   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C.禽鸟知山林之乐   泉水之涯 D.醒能述以文者   则必即丰乐以饮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5.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②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③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④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⑤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⑥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⑦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⑧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只希望着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A.作者运用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 B.“总”字刻画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 C.“只”字刻画出一副真挚、虔诚、执著的样子。 D.“一味”刻画出一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 2.下面对选段①-⑤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作者反复强调这些事实,可见作者用冷峻的目光关注着社会现实,关注着这些“公开的文字”。 B.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新生路”指的是“相信自己”。 C.第⑤段是过渡段,由揭露不但失掉“自信力”而且发展着“自欺力”的一小撮中国人转向歌颂“并不失掉自信力”的广大人民。 D.文章段与段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第⑤段“然而,在这笼罩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使全文从前面的间接批驳转向直接批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被驳斥的错误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B.第①自然段是先摆出对方错误论点再摆出对方论据。 C.文章论证的正确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D.第⑥⑦自然段用历史和现在的事实证明了作者确立的论点。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呢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长于律诗,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B.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不讲究押韵和对仗。 C.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 D.两首诗都是基调沉郁、感情凝重,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 2.甲诗以“________”字领起前四句,由远及近,视域开阔;乙诗以“________”一词统领四句,由近及远,虚实相映,以声夺人。 3.情到深处,诗人泪目。杜甫和艾青之“泪”有什么相通之处?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你能看到什么?是树,还是人?有多少个人? 七、作文(共40分) 写作 题目:我生活在________中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