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句容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污涩(sè)          怅然(chàng)       虐待(nüè)       迷惘(mǎng) B.忧郁(yù)        蜷伏(juán)          栅栏(zhà)       叮嘱(zhǔ) C.懒惰(duò)       蓦然(mò)            羞怯(qiè)       俯冲(fǔ) D.收敛(liǎn)       惩戒(chéng)       余晖(huī)        怂恿(zǒ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帐蓬  琢磨  硬朗  爆发 B.张扬       呼啸       流倘       添置 C.滚烫       干躁       酬劳       地毯 D.荒地       废弃       飘荡       水渠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日寇在南京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B.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正指出,美方有些人老是拿航行自由说事,不是杞人忧天,就是挑拨离间,另有所图。 C.他经常迟到,被老师多次批评也不改,真是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D.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时,刘晓灵机一动想出个主意,就抓住了孔令贤同学。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避免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各地都加强了校园安全防卫工作的力度。 B.在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所以并没有终止。 C.俄罗斯世界杯上,各国足球运动员矫健的身姿,奋力的呐喊,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D.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按要求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论语》中告诉我们,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6)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B.吾日三省吾身(日:平日,日子) C.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D.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亦君子乎            传不习乎 B.人不知而不愠            相委而去 C.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D.于我如浮云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被列为“四书”之一。 B.“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学习态度,别人不了解自己没有关系,不因此恼怒就是君子。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 D.子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求仁的途径。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现代文《纪念白求恩》(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⑴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⑶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⑷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文章思路清晰,文脉分明。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完成你的理解。 段落 结构、段意 写作思路 1 概述白求恩的事迹,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叙 2 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 3 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总结全文:叙述往事,阐述学习白求恩的③___________。 颂 2.第2、3段对比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性。请以第2段为例,评析对比写法的作用。 3.文末划线句子连用5个“一个……的人”,形成排比,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 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某班级创办了一个“文学泡泡”网站,其中“泡泡拍”这个栏目的点击率很高。如果你是版主,请你做以下一件事:“泡泡拍”将拍卖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三样物件,请你选择其中一件,仿照示例,写一段广告词,不超过60字。 物件:金箍棒(《西游记》)、人力车(《骆驼祥子》)、绿色礼服(《最后一课》) 示例:鹅毛扇(《水浒传》)——人称“小诸葛”的吴用,轻摇着这把鹅毛扇,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 七、作文(共40分)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欢笑,有快乐,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痛苦,有迷茫……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一直难以忘怀吗?或是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想和大家分享呢?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