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青海省果洛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撬开(qiào)   拮据(jū)       栈桥(zhàn) B.于勒(lè)       变更(gèng)   糟蹋(tà) C.煞白(shà)     罪恶(è)        拖累(lěi) D.手帕(pà)       无赖(lài)     张皇(huáng)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歌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不押韵。 ②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如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③而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 ④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 ⑤读现代诗要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A.⑤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⑤①④②③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成语“鸡犬相闻”“三顾茅庐”“一鼓作气”分别出自《桃花源记》《出师表》《曹刿论战》。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看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雪》) (2)______________,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3)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表达了作者之痴——痴情于山水,亦痴情于故国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情实感,耐人寻味。李商隐别后相思,至死不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催人泪下;刘长卿凭吊贾谊,怜君伤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沙过贾谊宅》)令人动容。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呑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予观夫巴陵胜状(                  )     (2)连月不开(                       ) (3)湖中人鸟声俱绝(                  )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有去国怀乡 B.前人之述备矣        山之僧智仙也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D.感极而悲者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现代文阅读 祈求 林敬钧 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阳光照在大地上,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我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我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棱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皮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排下来,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 然而那长不足一米的铁销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检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年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的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瓜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到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市着,只是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 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它一生未曾飞翔。 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奔驰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选自《美丽如初——10年精短散文100篇》,有改动) 1.第三自然段作者说“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为什么在这里“第一次为鹰震撼”? 2.作者为什么会梦到“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 3.文中“年轻的鹰”有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愿望?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写南方织鸟精致而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形成对比,反衬鹰的生存能力强。 B.作者用年轻鹰的茫然冷漠衬托苍老鹰的高傲暴烈,意在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失去了灵魂。 C.作者描写遭到戏弄后鹰的动作、神态、声音,使其内在的心理和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现。 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虐待人才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E.文章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艾青的《北方》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天上, 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 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 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 逃亡到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 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 汹涌着浑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 倾泻着灾难与不幸。 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 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 与入骨的冷气 决不曾使我咒诅;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一片无垠的荒漠 也引起了我的崇敬。 (1)请说说“惶乱的雁群”这个意象的内涵。 (2)在“亲子共读”活动中,你和家人读到了这首诗,你如何指导他们朗读呢? 诗歌蕴含的情感: 诗歌朗读的语气: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我爱这土地》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          。 七、作文(共4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要求:①根据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题目:越来越__________的我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