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通关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奔倚(qí)        目似瞑(míng) B.苫蔽(shàn)       少时(shào) 诱敌(yòu)       意暇甚(xiá) C.并驱(qū)          弛担(chí) 尻尾(kāo)       狡黠(xiá) D.眈眈(dān)        积薪(xīn) 假寐(mèi)       顷刻(qī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决别   寒战   花团锦簇   苦心孤诣 B.烂漫   名记   鸦雀无声   独具慧眼 C.霎时   截然   油然而生   花枝招展 D.威慑   憔悴   迷迷糊糊   喜出忘外 3、词语积累——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2016年5月22日,中国3比1力克韩国,捧得羽毛球团体赛尤伯杯冠军,颁奖台上中国女队员个个眉开眼笑。 C.一说到孩子的未来幸福,许多父母便会杞人忧天。 D.宋歌灵机一动,想出了好方法,将这道数学题解答出来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使她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B.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努力的程度。 C.春天的南京是一个姹紫嫣红的季节。 D.就目前而言,我国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还需要大大提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1)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夕阳西下,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论语》中说:“_____,_____。”这两句阐明了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古诗中有很多描写四时景色的诗句。请从自己积累的这类诗中选择两句,你选择的是“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一狼仍从(       )   (2)屠大窘(       ) (3)盖以诱敌(       )   (4)狼亦黠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B.“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狼会迁就退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以及对狼的憎恨。 D.结尾议论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究是要失败的。 4.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请你再列举一个,从本文和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 引狼入室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我列举的成语是:______ 狼的形象是: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下列各句朗读处理不妥当的一项是(     )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一句中,“悄悄地”重音轻读,能突出母亲对我的担忧之情,也表现了母亲的隐忍。 B.“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句中“绝”和“竟”重读,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重永远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C.“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一句中“出去了”重读,这样就和本段开头部分“母亲进来了”相呼应,突出了我对母亲的想念。 D.课文末段中“热烈而深沉”后面朗读停顿可以稍长一些,这样有助于突出“泼泼洒洒”,从而表现出菊花开得正茂盛以及作者此时内心对生命的无限感慨。 2.谈谈你对文章的标题《秋天的怀念》含义的理解。 3.“好好儿活”这句朴素的话语,会引发人深刻的思考。请联系实际谈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呢?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两首诗都是李白的佳作。《峨眉山月歌》开篇用一个“(1)_____________”字直接点明季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中的“(2)______”暗示季节为暮春;《峨眉山月歌》连用了五个地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了两个地名,诗人使用这些地名作用是(3)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这两首诗里都提到了月亮。请你参照示例,说说诗人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是怎样借助月亮表达情感的。 示例:《峨眉山月歌》中诗人用“入”和“流”两个动词写出月影映入江水、与人万里相随的景象,此时照在家乡的明月尚可望见,而还在家乡的友人却离自己越来越远,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家乡的无限情思。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根据语境,参照画线部分,仿写句子,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排比句。 我心里总是充满着太多的喜欢。我喜欢倾听春天的脚步,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珍惜鲜嫩的花碧绿的草;我喜欢欣赏大地的容颜,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热爱高峻的山清浅的河;_____。 七、作文(共40分) 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正面赞扬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然后又将他与一些“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作对比,突出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 请你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为中心,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 【写法分析】在写作中使用对比的手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横向对比。即将两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对比,或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是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二是纵向对比。即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或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三是正反对比。即把两个某方面正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