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评估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谣言(yáo)                  元勋(xūn)          孕育(yùn)               鲜为人知( xiān) B.昼夜(zhòu)        罗布泊(pō)        开拓 (tuò)          至死不懈(xiè) C.选聘(pìng)        无垠(yín)       邓稼先(jià)            妇孺皆知(rú) D.殷红(yīn)          萦带(yíng)     彷徨(páng huáng)鞠躬尽瘁(cuì)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烦燥   震悚   屏障   庄稼茬 B.简陋   拖沓   如失重负   不耻下问 C.自矜   愧怍   涎水   沥尽心血 D.烦锁   斑澜     无瑕及此     情有可源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天舟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B.在新书签售会上,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老作家,一时间竟激动得语无伦次。 C.她那扑朔迷离的眼神使得大家认为她就是始作俑者。 D.在上次期中考试中,我成绩进步了很多,妈妈看着我的成绩单,忍俊不禁地笑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己,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B.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C.通过学习《孙权劝学》,使我明白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诗歌言志。陆游《游山西村》中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的诗句是: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表达诗人辞官以后仍有作为的诗句是:_____,_____;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各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陈康肃公善射          择其善者而从之 B.以我酌油知之          无丝竹之乱耳 C.尝射于家圃          尔安敢轻吾射 D.但手熟尔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公亦以此自矜”“尔安敢轻吾射”可以看出陈尧咨骄傲自大、傲慢无礼和知错就改的性格。 B.面对卖油翁的“微颔”,陈尧咨连用两个反问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体现出他的盛气凌人。 C.面对陈尧咨的愤怒,卖油翁平静应对,演示倒油绝活,“置”“覆”“酌”“沥”四个动作一气呵成。 D.作者通过这个故事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记述简洁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哲理深入浅出。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老王》(节选)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老王的什么性格? 2.“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数不完。”有限的鸡蛋却数不完,你能说出其中的含义吗? 3.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请问:“我”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我”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面对老王为什么还感到“愧怍”?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五、诗歌鉴赏(共5分) 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甲】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中“浮云”寓意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B.【乙】诗前两句描述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C.【甲】诗一二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写峰上古塔之高,表现了诗人的立足点之高。 D.【乙】诗“题西林壁”中的“题”是“题目”的意思。 2.对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的诗人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B.两首诗前两句都侧重写景,为后两句做铺垫。 C.【甲】诗表达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D.【乙】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看山的感受,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七、作文(共40分)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了不起的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比”是一个会意词,即拿一物或一类物,与另一物或一类物进行比较。比,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在学校,同学之间有的比成绩,比品德;也有的比穿着,比享乐……在社会上,有的比创造,比贡献;也有的比地位,比权势…… 从“比”的字形看,它是一把双刃剑。善比者,比是一种促进,一种提升;不善比者,比是一种累赘,一种羁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