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武夷山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不逊(xùn)   洨河(xiáo)   喧嚣(xiāo)     叱咤风云(zhà) B.羞怯(què)   悄然(qiǎo)   镌刻(juān)   查无消息(yǎo) C.飞漱(shù)   锃亮(zènɡ)   轩榭(xiè)     惟妙惟肖(xiào) D.滞留(zhì)   佃农(diàn)   禁锢(jìn)       眼花缭乱(liá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州桥横挎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B.或者是重峦叠峰,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C.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 D.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梳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3、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国文和英文,则必须学有素养,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 B.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C.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 D.在西部,沙子一旦摆脱了水,它们就会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灯月交映、水波粼粼,滨州中海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C.深入开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③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④莲,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⑤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⑥高峰入云,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默写王绩《野望》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释】 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 1.解释加点词: ①委而去之:___________;           ②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_; ④得天下有道: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答:                                                                    3.用原文填空: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可用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形象描绘。乙文中说到了“桀、纣”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中的句子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证思路是: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连用两个事实论据进一步论证;先选取进攻方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属于____面论证;再选防御方的例子,论证了“地利不如人和”,属于____面论证;然后类推到治国也需要人和,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最后得出结论。所以本文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③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④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品析语言。 ⑴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⑵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家人吃起来有滋味。(从写作手法的角度) 3.请写出你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以下小题。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上面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以“征蓬”“归雁”自比,写诗人因受排挤而飘零无依的伤感;乙诗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反映诗人的思归之情。 B.甲诗颈联刻画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直”字表现烽烟劲拔之美;“长”字点出黄河横贯沙漠,“圆”字写落日给人苍茫之感。 C.乙诗写塞下秋景之“异”:四面边声、日落千嶂、长烟孤城、悠悠羌笛、满地秋霜,从视听角度描绘了旷远雄浑、凄清冷寂的黄昏景致。 D.甲、乙两诗都使用“烽烟”“落日”等意象,凸显奇美壮丽的边塞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边地生活的热爱之情。 2.两首诗都提到了“燕然”,诗人的用意有何不同?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则正,满则覆”,____,____。____,____。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 ①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 ②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③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 ④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感谢上苍,给我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为它,我们看到母爱如涓涓细流,父爱如伟岸高山;因为它,我感受到家乡的淳朴美丽,四季的如诗如画;因为它,我领略诗词歌赋的典雅,风流人物的潇洒…… 请以“我眼中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