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泊头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马(xiànɡ)          骈死(pián) B.粟(lì)                    槽枥(cáolì) C.食马者(shí)            执策(cè) D.才美不外见(jiàn)   邪(yé) 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怠慢        蕴藻       甜静       马前卒 B.暮然        蓬勃       逻辑       叹为观止 C.偏僻        宽慰       渺远       顾名思意 D.蜜蜂        争讼       衣襟       大彻大悟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辈腕间滴答作响的腕表,需要每天用毛巾擦拭、上发条,宛如一种神圣的仪式一样周而复始。 B.每每世界大赛销声匿迹,人们便要潜心剖析它留下了什么精粹。 C.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不是目空一切的幻想家,而是知道那条“对的路”并不容易,却也要借助某种力量走过去的人。 D.《追风筝的人》将阿富汗君主制的终结、塔利班当权、“9·11”等政治事件天衣无缝地融合在小说背景中。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菲律宾单方面提交南海国际仲裁案,不是为了解决争端,而是妄图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 B.能否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是农村贫困户受益的根本保证。 C.通过开展高雅音乐进校园,粤剧进校园等活动,我市师生文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诗词文化带到人们生活中,有利于更多人走近、了解、研究古诗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静影沉璧。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 ④越明年,___________, 百废具兴。 ⑤边塞诗象一朵绝艳的异域奇葩。它以似火的颜色点燃了壮士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青春,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李白《塞外曲》)。然而绝艳背后,也有旷古的孤独与幽怨,如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王之涣《凉州词》)。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综合练习】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带点的字与“皆叹惋”句中“皆”字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把下面一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文字填入括号内。 (       )             (         )               (        ) 4.对下面各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D.林尽水源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 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用简短文字回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课文《时间的脚印》节选,完成各题。 ①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②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③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④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⑤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⑥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⑦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⑧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⑨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⑩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⑪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⑫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积下来的结果。 ⑬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堆得厚了,对下层泥沙的压力也逐渐加重,泥沙中的水分被压出了许多,颗粒与颗粒之间压得很紧,甚至可以有分子间的引力。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 ⑭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⑮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因为水面是平的,如果湖底也是水平的,那么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沉淀物就也是水平地分布着的。 ⑯当然,如果海洋或湖泊的底是倾斜的,那么沉淀物堆积的面也就随着倾斜。在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 ⑰岩石生成以后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样子。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了,但是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⑤—⑩段主要说明风吹雨打(空气和水)、日晒寒霜、酸的腐蚀、水的冲击、冰的削刮、生物的破坏、人类的行为使岩石变成碎石、沙砾、泥土。 B.岩石的形成经历了“被破坏——被搬运、堆积——重新生成”这样的循环。 C.选文主要采用了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D.选文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岩石怎样记录时间这一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清楚明白,有声有色。 2.下列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⑤段中通过“攻击”一词生动形象地点明各种因素对岩石的破坏程度之广、破坏形式之多。 B.第⑮段中用“大约”表估计,说明岩石的年龄是推测出来的。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C.“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这里用排比句式生动地描绘几种自然力的气势,表现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 D.本文脉络清晰,语言生动活泼。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增强了表现力;独立成段的单句,有提示重点、标示层次结构等作用。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预习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蒹葭》这首诗歌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对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忍能对面为盗贼 (2)俄顷风定云墨色        (3)秋天漠漠向昏黑 (4)眼前突兀见此屋 (5)两鬓苍苍十指黑        (6)卖炭得钱何所营        (7)宫使驱将惜不得        (8)系向牛头充炭直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