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个旧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迸溅(bènɡ)          忏悔(qiàn)                 忧郁(yù) B.恩惠(huì)            矜持(jīn)                  伫立(chù) C.卸却(xiè)            酒酿(niànɡ)               瞬息(shùn) D.挑逗(tiǎo)          赤裸(ɡuǒ)                  延绵(mi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忏悔        斑斓          哆嗦             悔人不倦 B.响午        幼稚          奠基             垂垂暮老 C.深宵        幽寂          褪尽             祸不单行 D.缈小        瞬息          繁密             轰轰烈烈 3、【2017届内蒙古包头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在包头举办,来书博会主会场参观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扩大了鹿城的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 B.夕阳的余晖洒在金色的孟加拉湾,“联合动力号”油轮连接着两支输油臂,静静地停泊在波澜不惊的码头边。 C.我们总说防患未然,然而又有多少单位能够真正做到彻底排查隐患,坚持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答案恐怕不容乐观。 D.明末清初,很多士大夫热衷于叶子戏,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有学者认为,西方扑克牌正是在叶子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谁也不能否认学好电脑技术是靠实践得来的。 B.遵规守纪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 C.虽然那光模模糊糊,小得像小米粒,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 D.自信的人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能以积极态度对待生活,坚信自己能取得成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借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 (2)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3)《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突然又有了转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①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高渐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披哆(chǐ):张开,下垂。②房敛:花心是聚拢着的。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阅十余岁 ②是非木杮 ③欧阳公尝得一古画 ④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1处。 欧 阳 公 尝 得 一 古 画 《牡丹丛》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 4.甲乙两文中,老河兵和丞相吴公都解答了让人棘手的难题,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两人身上的共同点。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为什么说“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2.“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什么?“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什么? 3.“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写出了什么? 4.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 5.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6.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7.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旅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换一种表情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有增减。 例: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当青春微笑着向你走来的时候,生活也时时给你教益。有那么一次,它让你懂得了应该珍惜什么。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题目:我懂得了珍惜____________ 要求:补充完整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