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同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怡情(yí)       惆怅(zhàng)       信手拈来(niān) B.劝诫(jiè)       真挚(zhì)       昧同嚼蜡(jué) C.统筹(chóu)       寂寥(liáo)       诸如此类(zhū) D.狡黠(xié)       契合(qì)       目不忍睹(dǔ) 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仆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 B.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 C.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 D.前腿劈开,浑身发抖一原来是一条白毛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班。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惨重。 B.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图片,让举世震惊。 C.武威文庙是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 D.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体育测试项目,把身体好不好作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体历史著作《__________》。  (2)文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现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所收到的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节选) 1.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亲贤臣,远小人   不独亲其亲 B.愿陛下亲之信之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兵甲已足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D.以伤先帝之明       庭下如积水空明 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千年敦煌“活”起来 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浓缩1650年,跨趋3100公里,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邀观众步入“瀚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 公元366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傅云游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圣地奇景令乐傅顿悟,就此结茅,在大泉河谷凿下莫高第一个洞窟。自此,一个中国文化圣地开启了长达1650多年的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 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 现场构建了3000平米黄沙实景,空运来的逾万株沙地植物点缀其间。步入此境,张骞的勇气,班超的决绝,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护与龟兹、焉者、于阗、疏勒四军镇的大略,法显和玄奘度瀚海越葱岭西行求法的九死一生,高仙芝的又无反顾,张议潮的沉勇孤忠……仿佛在时空的叠加中一齐涌来。 展览在“觉色敦煌”主题下,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从敦煌洞窟的建造历史、宗教内涵、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四个角度带领人们领略敦煌之美。壁画、彩塑、经书、洞窟,展品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首次系统展出的敦煌供养人系列与《放妻书》等26部敦煌遗书复制品,令观者驻足。 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展陈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静态展览的常规,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先”,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和细节片段。 莫高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高达3米,长达13米的巨幅画卷“活”了起来。徜徉于1:1高精度仿制的敦煌洞窟中,可以近距离细品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更可以走出窟外欣赏斑斓多彩的沉浸式投影。 “我们只是展开这一幅画卷,让你看见敦煌。”在策展人涂宇庆眼中,看见敦煌,也就看见了中国,看见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选自2019年5月12日《光明日报》,有删节,作者颜维琦系该报记者) 1.“千年敦煌‘活’起来”的“活”,在文中有哪几层意思?请作解释。 2.文章开头问:“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读完全文,你认为我们实际上在谈论什么? 3.报纸随文刊发了两幅展出的敦煌壁画图片。想一想,你可能会分别在哪两个展区看到这两幅图呢?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及链接材料,作出推断。 展区:时光   如是   世相   人心 链接材料: 甲   张骞出使西域,连接起欧亚大陆的商道,这条商道被称为“丝绸之路”。魏晋以来,佛教徒为了传播佛教,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史迹加以附会演绎,《张骞出使西域图》据此绘制。 乙   《都督夫人礼佛图》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图中人物依据长幼尊卑,依次画了敦煌供养人都督夫人、她的两个女儿和九个身着男装的婢女。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用得好,为什么? 2.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假如有一天,课文中老人的儿子回来了,请想象一下他们父子重逢的情景。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文字,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酌情奖励2分)(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