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通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晕(yùn)       花苞(pāo)     枯涸(hé)       吝啬(lìn) B.鳊鱼(biān)     乌桕(jiù)     唱和(hé)       黛色(dài) C.磅礴(pánɡ)     梦寐(mèi)     发髻(jì)       看护(kàn) D.肌肤(jī)        竦峙(sǒnɡ)   贮满(zhù)     澹澹(dàn) 2、下列各项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艰难   决别   霎时   泼泼洒洒 B.并蒂   匿笑   烂漫   絮絮叨叨 C.高洁   严厉   菡萏   喜出望外 D.徘徊   攥着   慈怜   翻来覆去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那种漠不关心班集体的态度是不对的,应该尽快转变。 B.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C.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优越的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D.面对几年的同窗好友,你怎么能那样麻木不仁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B.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 C.首届国际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吴文俊年轻时致力于拓扑学研究,有新的发现,年老时开创了全新的数学机械化水平,推动了科学发展。    D.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名句默写 (1)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3)《龟虽寿》中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夜雨寄北》中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卿父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②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父法⑤孤,孤法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做,实践。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法:效法,仿效。 1.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遥遥无期 B.陈元方年十一时/元方时年七岁 C.周公不师孔子/可以为师矣 D.元方入门不顾/义无反顾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 你父亲在吗? B.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很惭愧,下车去拿好吃的吸引元方。 C.期日中,过中不至:约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 D.不知卿父法孤,孤法父:不知是你父亲效法我,还是我效法你父亲? 3.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少年陈元方的故事,你认为两则故事都突出反映了他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我”磨面作饼→给“我”压岁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4.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5.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对于诗歌的最后两句,清代沈德潜评论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请赏析这两句诗“新”在何处,有何表达效果。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在括号里改正。 (1)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贸险。(    ) (2)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紧和不可能的化身。(    ) (3)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砰砰地跳动。(    ) 七、作文(共4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文题二:“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