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在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诘问(jí )     粗拙(zhuō )       取缔( dì )       絮说(xù ) B.伛偻(yǔ )     滞笨(zhì )        胯骨(kuà )       晌午(xiǎng) C.门槛(kǎn)     尴尬(gān)          攥着(zuàn )     自矜(jīn) D.烦躁(zào)     震悚(sǒng )       针灸(zhì)        憎恶(zēng) 2、下列语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曝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这里春红已榭,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C.我侵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D.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和煦的春风扑面吹来,他感到心旷神怡。 B.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C.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护林,阻止了沙漠的南侵。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4、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17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其中的“智能机器人”版块,涵盖服务机器人、制造机器人、运动机器人等许多大量内容。 B.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D.近年来,云南许多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让校园充满了活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填空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_________,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4)《木兰诗》中从侧面表现木兰英勇善战,立下汗马功劳,天子赏赐她很多财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流动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字茂叔,号濂溪,_______(朝代)哲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          ②濯清涟而不妖(            ) ③陶后鲜有闻(             )          ④宜乎众矣(            ) 3.本文题为“爱莲说”,却从菊和牡丹写起,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从文中“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两句话,可以看出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5.作者“独爱”莲花,认为莲才是花中的君子。请结合文中对莲的具体描写体会莲都具有哪些君子的品性?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A              。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B              。 1982年5月6日 1.作者眼前的这株紫藤萝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提示,梳理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对“紫藤萝”的相关描写 修辞手法 “紫藤萝”的特点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比喻 ③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① 活泼,调皮,自由自在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② ④ 2.作者在第⑧段写到了“我家门前十年前的紫滕萝”,有什么作用呢?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3.请结合全文,谈谈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请将下面两句分别选择填入文中A(开头)和B(结尾)处,并谈谈你这样选择的理由。 ①我不觉加快了脚步②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五、诗歌鉴赏(共5分)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C.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D.诗的后两句运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我相信自己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经典的唱片,那么感恩就是一首和谐的歌,它能使你的生命更加绚烂;如果说生活是一首和谐的歌,①________,________;如果说生活是一段旋律,②________,________。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的生活将会更加 七、作文(共4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以“期待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据报道,在3D虚拟现实的校园实验室里,可以让屏幕里的蝴蝶飞到眼前,可以模拟在不同星球的重力体验,可以置身于恐龙生活的白垩纪,可以探索原子内部的无穷奥秘……在这样奇妙的实验室里学习,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呢?请你发挥想象,以“奇妙的实验室”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