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滕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辙(zhé)     登轼(shì) 肉食者鄙(bǐ) B.弗(fú)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C.竭(jié)       败绩(jì) 望其旗靡(mǐ) D.驰(chí)       远谋(móu) 又何间焉(ji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 B.(孔乙己)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C.如果青少年都戴上了眼镜,岂不令人宛惜? D.当那些乱篷篷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B.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C.深圳的灯光秀引来了很多游客袖手旁观。 D.在追梦的过程中,中国航天领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紫藤罗瀑布》这篇课文,使我深深体会到了生命长河中的坎珂与艰辛。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意识。 D.《民法典(草案)》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填空。 (1)《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_____。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三国时期的历史创作了小说《三国演义》。有人说这部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三绝”,即“智绝”____、“奸绝”____和“义绝”____。 (2)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4)《诸葛亮集》中有“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之语,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意思一致。 (5)文中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伏①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节选自《诸葛亮上后主表》) 【注】①伏:下对上(多用于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敬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________ (2)躬耕于南阳   躬________ (3)悉仰于官   悉: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汉室之隆       何陋之有 B.可计日而待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受任于败军之际   能谤讥于市朝 D.咨臣以当世之事   以其境过清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5.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请在乙文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在横线上。 6.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缅怀”环节一开始,80个圣洁姑娘款款走上地屏,脚下拖带出一枝枝柳条,同时在屏幕上画出古画般的垂柳图,微风吹过,柳絮纷飞,飞到屏幕四周,此时,365个男女老少出现了,他们手里捧着发光的柳条,从四周向中间缓缓行走,一直到地屏的正中央。同时,105束光冲天而起,形成“光的丰碑”,也让中国人不由想起给逝去亲人扫墓的情景。黄辉补充道:“设定365个人,意在365个日日月月年年的思念,日日月月年年的更迭,强调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生命观。” 在时长3分02秒的“缅怀”环节中,主创人员更认为,不能只停留在对逝者的思念就结束了,于是在音乐的最高潮处出现了反转,“光的丰碑”变成了绿色,一万多平方米地屏从正中央到四周,蔓延成一大片绿色。冬去春来,春回大地,中国人的生死观得以呈现,逝者安息,生者要好好活下去。而这也是中国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诠释,也是对“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的升华。 ——(摘编自路艳霞《中国式诗意表达“缅怀”环节》《北京晚报》2022年2月21日)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在一篇题为《奥运会闭幕式上的柳枝象征着什么?》的报道中,揭秘了闭幕式以“折柳”作为“缅怀”主题的深刻寓意及主创团队的独具匠心。文章认为,“折柳”作为“缅怀”的主题颇具中国特色。在汉语中,“柳”字与“留”字同音,意思是请即将告别的人留下。因此它象征着离别的悲伤。在中国古代,当两个朋友分开时,离别的一方总会收到一根柳枝作为礼物。运动员们经历了成功、失望和历史性的回忆,现在到了离别的时刻。因此,将“柳枝”融入闭幕式中再合适不过了。 英国体育网站Insidethegames在报道中,特别强调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团结与和平的呼吁,该文阐释了折柳的惜别寓意,还引申到了对后疫情时代的希望。文章称,“柳枝寄情”是闭幕式缅怀时刻的重点,代表着两个好朋友的离别和面对疫情所做的努力。正值春回大地之时,寓意一切向前发展,积极面对后疫情时代。 ——(摘编自《外媒:“折柳”“留”人冬奥会闭幕式的中国式“缅怀”》,《中国日报网》2022年2月21日) 材料三: 2015年2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里约热内卢宣布,里约奥运村将首次设立默哀区,让运动员为逝去的亲人和朋友默哀。同时,奥运闭幕式还会专门设立“追思时刻”,以此表明国际奥委会将会永远记得那些在奥运会上去世的人们。 国际奥委会宣布这一决定后一年,便是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在2016年8月下旬举办的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奥运历史上第一个“追思时刻”出现了。这个环节被放在文艺表演开始之初,由男声朗诵巴西传统的葡萄牙语诗歌《思念》,体育场内的投影则随着朗读声的韵律演绎着代表“思念”的葡萄牙语文字。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始,闭幕式的“追思时刻”环节就被固定了下来。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选择用类似葬礼的形式展示,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则展现了日本的“物哀文化”。 “追思时刻”环节从里约首创,到平昌的发散,再到东京的隐喻,这三个先例都为即将开始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提供了直观的样本。 ——(摘编自《回顾近三届奥运会闭幕式,展望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追思时刻”》,腾讯网2022年2月18日) 1.下列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缅怀”环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缅怀环节始于“折柳送别”情境的生动表演,表达了对参赛运动员的惜别之意。 B.“光的丰碑”能让人想起给亲人扫墓的情景,这正是“缅怀”环节设置的初衷。 C.它用蔓延开来的绿色,表现冬去春来、春回大地,并以此表现中国人的生死观。 D.它以“折柳”表达“缅怀”主题的创意,寓意深刻,受到了外媒的关注和认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5年2月,里约奥运村专门设立了默哀区为逝去的亲朋默哀。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设计“缅怀环节”的原因。 B.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出现“追思时刻”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此后,“追思时刻”作为闭幕式的规定动作延续至今。 C.里约、平昌、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追思时刻”,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用“折柳”演绎“追思时刻”提供了样本。 D.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追思时刻”呈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体现了奥运会举办城市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都值得尊重。 3.与前三届相比,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缅怀”环节有哪些新意?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对上面两首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两首作品都是登高怀古之作。《登幽州台歌》没有对幽州台的描写,都是登台之后的感慨;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则由所见之景引发无限感慨。 B.《登幽州台歌》起笔一句,诗人俯仰古今,感慨人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起笔一问,意在神州已非大宋所有,作者已是万念俱灰。 C.《楚辞》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登幽州台歌》化用此句,而意境更为苍茫遒劲,悲怆之感油然而生。 D.《三国志》记载曹操与孙权对垒时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借此表达了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古诗词中,“悠悠”常用来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请谈谈这两首诗词中的“悠悠”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法国评论家欧仁·福萨德评价简·爱“充满生气勃勃的个性”。请你结合具体内容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 七、作文(共40分) 作文 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走过,其间我们欣赏过人生的阴晴圆缺,经历过成长的喜怒哀乐,品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读书的滋味、获奖滋味、失败的滋味、成功的滋味、当家的滋味、淋雨的滋味……将会镌刻在我们的心里。 请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