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青海省玉树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岩脊(jǐ)        附和(hé)       哄堂大笑(hōng) B.怦怦(pīng)     扒住(bā)       参差不齐(cī) C.灼人(zhuó)     突兀(wù)     气喘吁吁(yū) D.逼迫(pò)       更陡(dǒu)     令人畏惧(wèi)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祥,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 B.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C.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彩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D.可可伸开了翅膀迟疑了一会儿,然后潋翼俯冲而下,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 3、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和谐相处,大家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B.小刚同学是浓溪小学赫赫有名的“小画家”,在这次学校组织的“我爱我的家乡” 绘画比赛中勇夺冠军,真是喜出望外。 C.学校组织的辩论会上,金兰同学辩论时咄咄逼人、妙语连珠,同学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口才。 D.登上“将军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按要求填空 ⑴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 ⑵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⑶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泊秦淮》) ⑷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⑸兴尽晚回舟,______。(《如梦令》) ⑹请完整默写朱熹的《观书有感》。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 [乙]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家贫,以获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②。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④,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⑥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获: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Iù):竹编的盛物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暂守节/亲诲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暂/守节亲诲其学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意与日去   太丘舍去 B.意与日去   吾日三省吾身 C.夫君子之行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D.遂成枯落   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3)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生遵循的可贵品质。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5)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 ,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有删减),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A)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章段加点的“悄悄地”反映了母亲当时怎样的心理? 2.文中A、B两处画线的句子,请你任选一句,从词语运用或描写等方面赏析句子语言运用的美。 3.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4.请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中所着力刻画的母亲是一位耐心细致、关怀入微、富有爱心、充满睿智的母亲。 B.文章第②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插叙的方式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C.文章第④小节一句话单独成段,是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并没有作什么特殊安排。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巧妙取胜,而是以从“平淡”中提炼出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做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优美的夜景衬托出作者沉静的心情。 B.颈联的“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 C.尾联的“一夜”和“尽望”道出了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D.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余味无穷。 2.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语言运用——修改病句。 (1)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假设你走进一个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语言、飞鸟鱼虫的交谈、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它们一起交流、生活……在那里,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