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叶城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提升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萦绕(yíng)       严峻(jùn)          保障(zhàng) B.目睹(dǔ)        塑造(sù)       嵌入(qiàn) C.奠定(diàn)     野蛮(mán)     召唤(zhào) D.枷锁(jiā)       浩劫(jié)     襁褓(qiá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B.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C.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D.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帏幕的一角而已。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B.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高瞻远瞩,为发展中国家热烈欢迎。 C.《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大,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姝现场的不俗表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D.“五.一”假期里,同学们结伴出游,既畅玩了景区,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这本书里,使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 B.有没有坚定地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C.这次展出的是近几年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汉代画像石。 D.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2)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年级开展主题为“友谊的力量”演讲活动。小丽同学在演讲稿中表达了友谊能给人安慰、勇气、信心的观点。她想引用古诗句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你给她推荐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心乐之                  (2)斗折蛇行                  (3)不可久居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选文第二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 2.请根据第三段文字,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学。 物候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有何重要作用? 4.文中说明时间的推移,分别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5.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但近年不断传出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的消息,这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学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学们,你是否听到过这句格言?是啊,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其实也能体现出他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质。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具体情景,想一想,到底该怎么说为好呢? 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四川民歌《川江号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你怎么把《川江号子》听成‘摇篮曲’?”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地自我解嘲道:“_____________” (1)老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那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 ”“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 要求:①请根据以上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