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怠慢(dài)                  皎洁(jiǎo) 凫水(fù)                         欺侮(wǔ) B.蕴藻(zǎo)                  行辈(háng) 宛转(wǎn)                       忌惮(dàn) C.旺相(xiàng)                  纠葛(gē) 踊跃(yǒng)                      模样(mú) D.潺潺(chán)                      家眷(juàn) 撺掇(duò)                         弥散(mí) 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萌发   翩然       物侯       孕育 B.纬度     盘旋       彗星     岛屿 C.迁徒     衍射       雾霭     缄默 D.沼泽     沙砾       既使     帷幕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 B.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C.一提起小微,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D.纪录片《汉江一桥》,精美的画面与地道的襄阳话相得益彰,情趣横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沪昆高铁开通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 B.6月5日,中国选手马龙在2017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以4︰3的比分打败了对手樊振东,再次蝉联冠军。 C.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曲靖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D.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按课文默写古诗。 求之不得,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 溯洄从之,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杨炯在《从军行》中,用“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投笔从戎,从军报国之志。 《月下独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看似写热闹的饮酒场面,实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日光下澈(            ) (2)斗折蛇行(            ) (3)以其境过清(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其岸势犬牙参互”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课文《社戏》选段,完成各题。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归途中“偷豆”“吃豆”这些情节? 2.画线句中,双喜的话包含了哪些意思? 3.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六一公公的形象。 4.“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应该怎样理解结尾这句话?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诗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B.“辗转反侧”运用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男子因思慕之深彻夜难眠的情景。 C.全诗没有直接描写淑女的容貌,而是借助君子的苦苦相思将她的美好、可人展现出来。 D.“琴瑟友之”实写君子同淑女恋爱后生活的和谐美满。 2.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明朝人。文章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是一篇________(体裁)文。 (2)“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边的刻字出自《________》,右边的刻字出自《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每个人成长的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无论怎样,经历过便是一种财富,如果让我们重新走过,我们仍不会感到后悔。 请以“我不后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