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湘西州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带挈(qiè)     侥幸(rǎo)     哭哭啼啼(tí)        惟惟连声(wéi) B.盘缠(chan)   拙病(zhuō)   不省人事(xǐnɡ)     狗血喷头(pēn) C.报帖(tiē)     心窍(qiào)   尖嘴猴腮(sāi)       一步一踱(dù) D.商酌(zhuó)   星宿(sù)       喜从天降(jiànɡ)   万贯家私(ɡu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疏懒     勾当     末胄          如雷灌耳 B.虞候     检讨     瞋怪          诺诺连声 C.倾颓     喧哗     漫不经心   不知所措 D.浮燥     存恤     啰唣          剜口割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黄山推出“花事”地图中罗列了桃花、郁金香、梨花、山茶花等种类,并标明赏花地点和花期,让游客莫名其妙。 B.夜间能见度差,引导飞机滑行和保障车辆行驶,都要依靠灯光信号手势,只有准确无误,才能确保工作十拿九稳。 C.早在前几年西甲球队遭遇了财政困难,甚至无法支付球员的工资,球队战绩一落千丈,保级任务迫在眉睫。 D.香港《信报》网站报道,中国海军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已经完成首次舰载机降落,这表明航母海试已为期不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 。 (2)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 。 (3)_________,白露未晞。 (4)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5)《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来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的思念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醉翁之意 ③佳木秀而繁阴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对文章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用“醉”“乐”二字贯穿全文,“醉”是表象,“乐”才是实质。 B.“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一片欢乐的景象。 C.“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嗜酒如命萎靡不振的醉汉形象。 D.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4)下面是欧阳修赞美王禹偶的一首诗,请结合原文分析滁州人称欧阳修、王禹偁为“二贤”的原因。 书王元之画像侧 欧阳修 偶然来继前贤迹,信矣皆如昔日言。 诸县丰登少公事,一家饱暖荷君恩。 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 名姓已光青史上,壁间容貌任尘昏。 注解:王元,即王禹偁(chēng),宋初大诗人,因忧切国事,刚直敢谏,也曾贬知滁州,(之前曾被贬黄州)在当地因地制宜,为政宽简,体恤民情,深得民心。作者有注说:“公贬滁州,谢上表云:诸县丰登,苦无公事。一家饱暖,共荷君恩。”充满了对王禹偁的赞美之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鲁迅的《社戏》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②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③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④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关联词,交待了“乐土”的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是并列的。 B.选文第①段画线句,说明平桥村是一个偏僻的、落后的、封闭的、聚族而居的村子。 C.选文第③段,既写“我”得到的“优待”,又写“我”受到的“嘲笑”,这相互矛盾。 D.选文第③段中“照例”一词,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说明我霸道。 2.结合标题,试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文章标题是“社戏”,选文内容却几乎没有涉及,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4.联系全文并结合材料,探究鲁迅到底怀念的是什么? 【材料一】社戏,是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末期仍风行一时。 【材料二】这社戏是什么模样呢?“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目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地看起来,也自有它的风致。” ——鲁迅语 【材料三】这社戏原来也毫无出彩之处: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头,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然而老旦终于出台……没有什么? ——网络评论 【材料四】“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社戏》结尾语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甲】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甲】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B.【甲】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自始自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C.【乙】题目是“月夜”,诗人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D.【乙】颈联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3.【甲】【乙】两首诗词都以“月”为主要意象,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遭遇不同,所抒发的情感必然也有所差异。试分析两首诗词在情感上的差异。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句子。 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 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