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南新区联盟2023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 2.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A.K2SO4 B.CO(NH2)2 C.NH4H2PO4 D.NH4NO3 3.酚酞(C20H14O4)是实验室常用的指示剂。下列关于酚酞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酚酞由酚酞分子构成 B.酚酞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 D.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14:4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氢氧化钠用作炉具清洁剂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一氧化碳用于冶金 5.为完成以下实验内容,涉及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A 稀释浓硫酸 先往烧杯中倒浓硫酸,后加蒸馏水 B 用KMnO4制氧气 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中移出导管 C 除去H2中的HCl杂质 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NaHCO3溶液 D 用CO还原Fe2O3 先通CO一段时间,后加热Fe2O3 A.A B.B C.C D.D 6.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A.CuSO4和NaOH B.NaOH和HCl C.AgNO3 和HCl D.Ca(OH)2 和Na2CO3 7.如图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 t4℃时,A、B 的溶解度相等 B.将 B 的饱和溶液从 t3℃升温到 t4℃,一定有 B 物质析出 C.t4℃时,70g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20g D.降低温度可以将 A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8.下列每组溶液中均含有三种溶液。只用无色酚酞1种试液就能将其一一鉴别开的一组是 A.HNO3、H2SO4、HCl B.NaOH、KOH 、HCl C.K2CO3、Na2CO3 、HCl D.NaCl、NaOH、HCl 9.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变了 C.生成物的每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的个数比为1∶1 10.下列应用对比科学思想设计的实验方案中设计不正确的 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含量 B.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 C.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D.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11.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稀硫酸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 B.向等质量的不同金属中分别滴加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两份等体积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12.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同种分子构成的 B.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 C.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加稀盐酸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置换反应一定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如图是我国的一个低碳生活环境保护宣传图片。 低碳生活主要是指减少____ 的排放。请你提出一条低碳生活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 14.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铷Rb元素的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2)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应为____。 (3)根据图示信息推断,铷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周期。 15.水是人类宝贵自然资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生活中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⑵净水过程中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性。 ⑶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请写出一种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 16.古籍《世本》中有“夙沙氏煮海为盐”的记载,开创华夏制盐历史之称先河。 已知海水在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的种类和递增质量如下表(表中为每升海水析出各种盐的质量,单位g/L)所示: 海水密度(g/mL) 硫酸钙 氯化钠 氯化镁 硫酸镁 溴化钠 1.20 0.91 1.21 0.05 3.26 0.004 0.008 1.22 0.015 9.65 0.01 0.04 1.26 0.01 2.64 0.02 0.02 0.04 (1)获得食盐晶体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原因是______。往海水样品中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浮渣,则海水属于______(填“硬水”或“软水”)。海水浓缩过程中,最先达到饱和状态的是______溶液。海水密度从1.20g/mL浓缩到1.22g/mL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 各种盐的溶解度减小 B 海水中溴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 C 析出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可将氯气通入溴化钠(NaBr)溶液中,生成溴(Br2)和氯化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某研究性小组将某次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持续通入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测得pH值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 ①NaHCO3溶液显碱性,NaHCO3溶液微热时不会转化成碳酸钠溶液。 ②Na2CO3溶液转化成NaHCO3溶液时,溶液的碱性会减弱。 ③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Na2CO3+ H2O+CO2=2NaHCO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少量CO2气体时溶液仍显红色,其原因是_________。 (2)实验刚结束时测得溶液的pH<7,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将最后所得的溶液微热后冷却至室温,溶液变_________色,其原因是_______。 (3)若C点为某种溶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则C点是_____这种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18.某同学要在实验室利用如装置和药品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请回答问题: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用该药品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经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加热时,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使试管内气体增多,气压_____,_____,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氧气逸出。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水),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实验时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将以上两个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取50.00g某质量分数浓度的NaOH溶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再向溶液中逐滴滴入18.25%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假设反应后CO2完全逸出)与所加的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保留两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 (1)计算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 (2)求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及其质量_____.(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盛有可溶于水的气体的试管,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气体溶于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水性越强,试管内的液面越高;不易溶于水的试管内没有液体。所以观察图形可知,甲气体易溶于水,丙气体不易溶于水,乙气体处在甲气体和丙气体之间,据此判断ABCD的正确与否。 【详解】 A、丙气体是不易溶于水的,故错误; B、应是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而不是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故错误; C、甲气体易溶于水,我们只能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甲气体,而无法判断可否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故错误; D、丙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正确. 故选D. 2、A 【解析】 A、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符合题意;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NH4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D、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3、D 【解析】 A、酚酞由酚酞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酚酞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0+1×14+16×4=318,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14):(16×4)=240:14:64=120:7:32≠20:14: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C 【解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用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利用的是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钠用作炉具清洁剂,是利用了皂化反应,其产物为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正确;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干冰易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 D、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5、D 【解析】 除杂要求:不引入新的杂质,不能和原物质反应。 【详解】 A、稀释浓硫酸,先往烧杯中加蒸馏水,后倒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不正确; B、用KMnO4制氧气,先从水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故B不正确; C、除去H2中的HCl杂质,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故C不正确; D、用CO还原Fe2O3,先通CO一段时间,后加热Fe2O3,故D正确。故选D。 6、B 【解析】 A、CuSO4、Na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B、NaOH和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C、AgNO3、HCl相互交换成分有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D、Ca(OH)2 和Na2CO3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但有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A 【解析】 A、由图可知,t1℃和t4℃时,A、B 的溶解度相等,选项A不正确; B、将 B 的饱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