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松林乡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松林乡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是:CH2OH(CHOH)3CHO和CH2OH(CHOH)2CH2CHO,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发生的反应是(  ) A.氧化  B.还原  C.酯化  D.水解 参考答案: ABC 2. 如下图所示,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对可逆反应:4L(g)2M(g)+N(g)  △H>0平衡状态的影响(P1>P2),图中Y轴是指(    ) A.气体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B.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浓度 C.L在气体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    D.气体混合物的密度 参考答案: A 3. 已知磷酸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又知次磷酸(H3PO2)也可跟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再能跟D2O发生氢交换,由此可推断出H3PO2的分子结构是 参考答案: B 4.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来判断. 解答:解: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吸热热反应.故选:A. 点评: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中存在能量的变化,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可能相等. 5. 25 ℃时,在浓度为1 mol·L-1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的溶液中,测得其c()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c B.a>b>c C.a>c>b D.c>a>b 参考答案: D 三种溶液中均存在水解平衡:+H2ONH3·H2O+H+,对于(NH4)2CO3,与的水解相互促进,使c()相对较小;对(NH4)2Fe(SO4)2,Fe2++2H2OFe(OH)2+2H+,c(H+)增大,抑制了的水解。所以D项正确。 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B.1mol乙烯与Cl2完全加成,然后与Cl2发生取代反应,一共需要氯气6mol C.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参考答案: BC 7.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D. 用于奥运“祥云”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参考答案: A 略 8. 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杂质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B.用氢气可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C.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甘油和水 D.用银氨溶液可以区别葡萄糖和蔗糖 参考答案: D 9. 将PH试纸湿润后,测量下列物质的PH值,不会造成误差的是               A.硝酸钾       B.碳酸钠          C.食醋         D.氢氧化钾 参考答案: A 略 10. 下列现象或反应的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现象或反应 原理解释 A 水在高温下难分解 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B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Al2O3熔点高于Al单质 C 将氯化银溶于水,向其中加入KI生成黄色沉淀 Ksp(AgI)0, △S<0 参考答案: A 略 11. 下列分子中,只有σ键而没有π键的是 A.CH4         B.CH3CH3       C.CH2=CH2     D.CH≡CH 参考答案: AB 1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开发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从根本防止酸雨的产生。  ②我国从2000年起逐渐用二氧化氯代替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因为二氧化氯杀菌、消毒能力强,功效长。 ③氧化铝可用来制造耐火砖和坩埚等。 ④明矾能使水中的悬浮物凝聚,可作净水剂。 ⑤建设三峡大坝使用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⑥戴上浸有浓NaOH溶液的口罩,防止氯气中毒。   A.①④⑤          B.①②④⑤       C.除⑥外           D.全部 参考答案: C 略 13.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泡在稀H2SO4溶液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参考答案: B 14. 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由图得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生成物M的化学式为C2H4O B.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 C.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有红黑交替变化的现象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采用循环图的形式考查了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加碘食盐中,碘以单质形式存在 B.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 C.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D.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参考答案: C 考点: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绿色化学;纳米材料;硅和二氧化硅..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根据碘盐中的添加剂的种类及碘的存在形式判断; B.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 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绿色食品是指对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的总称. 解答:A.在碘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碘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故A错误; B.纳米材料科技是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得到纳米材料,不是“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故B错误; C.光导纤维是将二氧化硅在高温下熔化、拉制成粗细均匀的光纤细丝,所以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故C正确; D.任何食品都含有化学物质,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是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的总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加碘盐、纳米材料、光导纤维、绿色食品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题目较简单.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2分)我国规定:室内甲醛含量不得超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酸性 溶液测定空气中甲醛的含量. 【查阅资料】溶液为强氧化剂,可氧化甲醛和草酸。   【实验一】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采样 (1)由图可知甲醛的物理性质为                                                     . (2)空气中甲醛采样吸收装置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导管、                  . (3)为了使通过吸收装置的甲醛尽可能被吸收液吸收,可采取的措施是:(只写出一种即可)                                                                              . 设置空气采集器为恒定流量,采集. 【实验二】 量取的甲醛吸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量取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入几滴稀备用. (4)用标准草酸溶液进行滴定,当                时,达到滴定终点. (5)记录滴定所消耗的草酸溶液的体积,重复实验2次,消耗草酸溶液体积分别为、、。计算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为                . (6)若滴定过程中,发现滴定管下端开始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将             (填“偏大”、“无影响”、“偏小”). 【实验三】 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采样后,将的甲醛吸收液注入比色瓶中,再向比色瓶中注入显色 试剂,盖紧瓶塞,摇匀,静置显色。当室内环境温度不同时,记录显色时间见下表. 环境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显色时间 45 30 15 13 10 7 5 (7)由该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8)请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                                                                                                                       . 参考答案: (1)常温下是气体,可溶于水      (2)广口瓶    (3)在洗气瓶长玻璃导管的下端接一个玻璃球泡;减慢空气采集器的流速。    (4)滴加最后一滴草酸溶液时,溶液恰好由紫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300    (6)偏小       (7)温度越高,显色时间越短(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8)升高温度,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以Hac和aAc溶液为例说明其缓冲作用原理. 参考答案: 在Hac和c缓冲溶液中,由于同离子效应,抑制HAc的电离,这时[HAc]和[Ac]浓度都很高,而[H+]浓度较小。在该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HAc=H++Ac-平衡左移,使溶液[H+]不能显著增大,而基本保持溶液pH值不变。若加入少量强碱,H++OH-==H2O,使HAc==H++Ac-平衡右移,溶液中[OH-]不能显著增大,溶液pH值基本保持不变。 18. 由丙烯经下列反应可制得F、G两种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是常用的塑料。 (1)聚合物F的结构简式  ▲  。A→B的反应条件为 ▲ 。E→G的反应类型为 ▲ 。 (2)D的结构简式   ▲    。B转化为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 (3)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E能脱去两分子水形成一种六元环状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   。 (4)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该种同分异构体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1mol H2,则该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 参考答案: (1)      NaOH水溶液,加热       缩聚反应 (2)CH3COCOOH   (3)(4)CH2(OH)CH(OH)CHO 19. 有机物A~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的转化 试回答: (1)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不饱和烃,则A的名称叫                  ,A+H2O →C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芳香族化合物D的分子式为C7H6O, 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则D结构简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