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截除油膜组件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

举报
资源描述
阻截除油膜组件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 一、 膜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一)膜行业宏观经济行业政策波动风险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宏观经济面临下行风险。主要服务于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行业与世界能源价格、国民经济发展周期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关联性较高。 (二)膜行业石化行业投资放缓的风险 2021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9.1亿吨,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这意味着未来5年在炼能上只有10%的增长空间。如果国家进一步提高石化行业政策门槛,石化企业新增投资项目的获批难度将提高,将对未来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二、 膜行业发展趋势 (一)膜行业膜法分离是绿色分离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膜法分离技术是纯物理过程,较化学法操作更为简单,二次污染更少;较热法分离更节能,在双碳目标下,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膜行业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进口替代提速 膜产业作为当前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下,膜材料及相关专业配套装备及和下游膜分离技术应用领域发展迅速。随着技术逐渐成熟,膜材料及膜技术应用工艺的成本快速下降,使得膜材料分离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成为现实。随着我国膜材料质量的不断提高和膜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相比于进口产品,在膜材料、膜组件、膜设备、膜应用工程等方面更低的成本优势将使得我国膜产业快速发展,进口替代趋势将日益显著,国产膜市场份额将不断增加。 (三)膜行业膜技术应用层次将逐步提高,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膜技术应用领域前期主要偏重于低端水处理领域,膜技术应用层次偏低,应用领域偏窄,其中天然气开采脱二氧化碳处理领域仍处于发展初期。国外工业分离用特种膜材料、离子交换膜材料已经有很大的市场应用,先进膜材料在高端的大型海水淡化和大型水处理工程应用也较普遍。随着我国国产膜材料技术水平的提升,膜及膜组件的制造技术呈现多元化趋势,服务于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的特种分离膜材料和离子交换膜材料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并逐步替代进口材料和设备,推动更多膜产业高端化的应用。通过不断创新,我国膜技术应用层次将逐步提高,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三、 膜分离技术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 在市场竞争方面,国外在高性能分离膜领域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在相关产品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美国、日本在高性能卷式分离膜领域的领先优势尤为明显,代表性企业包括杜邦水处理、日本东丽、海德能等。 在国内市场,由于国内在膜技术领域起步较晚,多数膜企业规模较小、资金短缺,研发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远不及国外品牌。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膜企业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4%左右。 四、 膜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迅速,石油炼化产能从2008年的5.5亿吨增长到2021年的9.1亿吨。根据《202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21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3%;原油加工量7.0亿吨,较上年增长4.3%;主要化学品总产量较上年增长约5.7%。 我国石化产能存在炼能区域分布不均、炼厂平均规模较小等特点。十三五以来,石油化工行业把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升级、加快结构调整作为重点工作。根据《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未来我国石化行业需求增速放缓,但结构性短缺依然存在,将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加快推动炼油产业转型优化的同时,提升烯烃、芳烃产业综合竞争力,重点引导下游产业实现高端化转变,以炼化一体化开启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是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炼化一体化是指炼油和石脑油裂解生产化学品相结合的一体化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石油资源,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多种产成品可以丰富产品结构,是未来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到2025年七大石化基地的炼油产能将占全国总产能的40%。炼化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带来了装置改造和产能升级,而且更多地促进了相关水处理设备相关市场格局的改变以及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五、 膜分离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前景 膜分离技术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化工分离技术之一,具有能耗低、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等特点,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用于物料精准分离的高性能膜技术,适用于高温、高压、高污染等极端工况下应用的陶瓷膜等特种分离膜技术,适用于酸碱制备和回收的双极膜技术等,用于化工气体分离、富集、纯化和碳中和的气体分离膜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用膜及燃料电池膜的产业发展,目前国内产品能否满足需求。新能源用膜大都是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相对而言,锂电池隔膜和光伏背板膜发展先于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前者应用已达到相当规模。2019年,我国国产隔膜产量达27.4亿平米,2020年国产隔膜产量超30亿平米。2019年,我国光伏背板膜用量达1.96亿平米,而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从九五开始研究,2010年起进入应用阶段,在国家推动下,质子交换膜产业化发展速度较快。但尚有不少技术需要突破或提升,如锂电池隔膜的基膜材料技术,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制备技术及其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中的相关技术,含氟复膜型背板膜生产技术等。 六、 我国膜产业市场规模 随着膜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下游应用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未来膜产业的内涵和外延预计还将持续扩展,在更多民用、商业、市政、工业领域实现产业化创新应用,各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变化对膜材料行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