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何庄中学2023年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沧州市何庄中学2023年高一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过直线的交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D 考点:直线方程 2. 当时,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的图象是(     ) 参考答案: C 3. 已知集合M={x|x>1},N={x|x2﹣2x≥0},则M∩N=(  ) A.(﹣∞,0]∪(1,+∞) B.(1,2] C.(1,+∞) D.[2,+∞) 参考答案: D 【考点】交集及其运算. 【分析】先求出集合N,由此能求出集合M∩N. 【解答】解:∵集合M={x|x>1}, N={x|x2﹣2x≥0}={x|x≤0或x≥2}, ∴M∩N={x|x≥2}=[2,+∞). 故选:D. 4. 若,,,则(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略 5. (5分)已知向量=(k,12),=(4,5),=(﹣k,10),且A、B、C三点共线,则k=() A. ﹣ B. C. ﹣ D. 参考答案: C 考点: 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 专题: 平面向量及应用. 分析: 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共线定理即可得出. 解答: ∵==(4﹣k,﹣7), ==(﹣k﹣4,5). 又A、B、C三点共线, ∴﹣7(﹣k﹣4)﹣5(4﹣k)=0, 解得k=.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共线定理,属于基础题. 6. 已知函数(其中)的图像相邻对称轴的距离为,一个对称中心为,为了得到的图像,则只要将f(x)的图像(  ) A.向右平移个单位         B.向右平移个单位 C. 向左平移个单位         D.向左平移个单位 参考答案: D 由题设,则,将代入可得 ,所以,则,而 ,所以应选D.   7. 已知实数a,b满足2a=3,3b=2,则函数f(x)=ax+x﹣b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 A.(﹣2,﹣1) B.(﹣1,0) C.(0,1) D.(1,2) 参考答案: B 【考点】函数的零点;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分析】根据对数,指数的转化得出f(x)=(log23)x+x﹣log32单调递增,根据函数的零点判定定理得出f(0)=1﹣log32>0,f(﹣1)=log32﹣1﹣log32=﹣1<0,判定即可. 【解答】解:∵实数a,b满足2a=3,3b=2, ∴a=log23>1,0<b=log32<1, ∵函数f(x)=ax+x﹣b, ∴f(x)=(log23)x+x﹣log32单调递增, ∵f(0)=1﹣log32>0 f(﹣1)=log32﹣1﹣log32=﹣1<0, ∴根据函数的零点判定定理得出函数f(x)=ax+x﹣b的零点所在的区间(﹣1,0), 故选:B. 8. 设是一条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则        B.若,,则       C.  若,,则        D.若,,则 参考答案: D 若,,则或,故A错误;若,,则或,故B错误;若,,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可得,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9. 设函数则的值为: A.                 B.            C.              D. 参考答案: A 10. 设集合,,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则函数的图像可以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如图,一只蜘蛛从点O出发沿北偏东45°方向爬行xcm,到达点A处捕捉到一只小虫,然后沿OA方向右转105°爬行10cm,到达点B处捕捉哦另一只小虫,这时他沿AB方向右转135°爬行回到它的出发点O处,那么x=      . 参考答案: 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专题:计算题;解三角形. 分析:先由题意,可知∠OAB=75°,∠ABO=45°,∠O=60°,AB=10,再由正弦定理可确定答案.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OAB=75°,∠ABO=45°,∠O=60°,AB=10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x=,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基础题. 12. 在△ABC中,若,,则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分析】 利用正弦定理可求得,,;代入所求式子可整理得到结果. 【详解】由正弦定理可知: ,, 本题正确选项:B 【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3. 已知全集U={-2,-1,0,1,2},集合A={-1,0,1},B={-2,-1,0},则A∩(?UB)=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4.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六个面中,与棱AB平行的面共有     个. 参考答案: 2 【考点】L2:棱柱的结构特征. 【分析】首先利用线线垂直,进一步转化成线面平行,求出结果. 【解答】解: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六个面中, 与棱AB平行的面为平面A1B1C1D1与平面CC1D1D. 故答案为2. 15. 已知,则cos(30°﹣2α)的值为  . 参考答案: 【考点】GT:二倍角的余弦;GP: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 【分析】利用诱导公式求得sin(15°﹣α)=,再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可得cos(30°﹣2α)=1﹣2sin2(15°﹣α),运算求得结果. 【解答】解:∵已知, ∴sin(15°﹣α)=, 则cos(30°﹣2α)=1﹣2sin2(15°﹣α)=,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二倍角的余弦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6. 按如图所示的算法框图运算,若输入x=8,则输出k=__________;若输出k=2,则输入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28,57]. 17. 如果且那么的终边在第         象限. 参考答案: 二 略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本小题满分14分)集合是由适合以下性质的函数组成:对于任意,,且在上是增函数. (1)试判断及是否在集合中,若不在中,试说明理由; (2)对于(1)中你认为集合中的函数,不等式是否对任意恒成立,试证明你的结论. 参考答案: (1)当时,,所以.     ……………3分 又值域为,所以; 当时为增函数,所以.                     ……………7分 (2)∵ ∴ 对任意不等式总成立.  …………14分 19. 如图,正四棱锥S-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正方形,为底面对角线交点,侧棱长是底面边长的倍,P为侧棱SD上的点.                                       (Ⅰ)求证:AC⊥SD;        (Ⅱ)若SD⊥平面PAC,为中点,求证:∥平面PAC; (Ⅲ)在(Ⅱ)的条件下,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BE∥平面PAC.若存在,求SE:EC的值; 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证明:(Ⅰ)连接SO           1分    又           2分    又                                3分 又                         4分 20. 某高校从参加今年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中随机抽取容量为50的学生成绩样本,得频率分布表如下: 组号 分组 频率 频数 第一组 8 0.16 第二组 ① 0.24 第三组 15 ② 第四组 10 0.20 第五组 5 0.10 合计 50 1.00   (1)写出表中①、②位置的数据; (2)估计成绩不低于240分的学生约占多少; (3)为了选拔出更优秀的学生,高校决定在第三、四、五组中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名学生进行第二轮考核,分别求第三、四、五各组参加考核的人数. 参考答案: (1)12,0.3;(2)0.6;(3)3、2、1 【分析】 (1)利用频数之和为得出①中的数据,利用频率之和得出②中的数据; (2)将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频率相加得出答案; (3)分别计算出第三、四、五组在样本中所占的比例,再分别乘以可得出第三、四、五各组参加考核的人数. 【详解】(1)由频数之和为,可知①中的数据为, 由频率之和为,可知②中的数据为; (2)由题意可知,成绩不低于分的学生所占比为前三组频率之和, 因此,成绩不低于分的学生所占比为; (3)由分层抽样的特点可知,第三组参加考核的人数为, 第四组参加考核的人数为, 第五组参加考核的人数为, 因此,第三、四、五各组参加考核的人数分别为、、。 【点睛】本题考查频率分布表中频数和频率的计算,考查分层抽样,要熟悉频率、频率和总容量之间的关系,另外要熟悉分层抽样的基本特点,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21. (10分)求函数f(x)=,的定义域. 参考答案: 考点: 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 专题: 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 要使函数f(x)有意义,则需2x+3≥0,且2﹣x>0,解出即可得到定义域. 解答: 要使函数f(x)有意义,则需 2x+3≥0,且2﹣x>0, 即有x且x<2, 则定义域为[﹣,2). 点评: 本题考查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注意分式分母不为0,偶次根式被开方式非负,属于基础题. 22. 已知集合A={x|2x﹣4<0},B={x|0<x<5},全集U=R,求: (Ⅰ)A∩B;                 (Ⅱ)(?UA)∩B. 参考答案: 【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求出A中不等式的解集,确定出集合A, (Ⅰ)找出A与B的公共部分,即可求出两集合的交集; (Ⅱ)由全集U=R,找出不属于A的部分,确定出A的补集,找出A补集与B的公共部分,即可确定出所求的集合. 【解答】解:A={x|2x﹣4<0}={x|x<2},B={x|0<x<5}, (Ⅰ)A∩B={x|0<x<2} (Ⅱ)∵A={x|x<2},全集U=R, ∴CUA={x|x≥2}, 则(CUA)∩B={x|2≤x<5}. 【点评】此题考查了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交、并、补集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