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苏坑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苏坑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关于中和热测定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B.使用环形玻璃棒既可以搅拌又避免损坏温度计 C.向盛装酸的烧杯中加碱时要小心缓慢 D.测了酸后的温度计要用水清洗后再测碱的温度 参考答案: C 略 2. 标准状况下m g气体A和n 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 : n B. 同温同压下,两气体A与B的密度之比为n : m C. 同质量的A与B分子个数之比为n : m D. 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和B质量之比为m : n 参考答案: B 略 3.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NaOH、Ca(OH)2、NaAlO2的混合溶液中〔已知NaAlO2与CO2反应生成Al(OH)3〕,则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的体积的关系可表示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有NaOH、Ca(OH)2、NaAlO2的混合溶液中, CO2先与Ca(OH)2反应(有沉淀CaCO3生成),当Ca(OH)2消耗完毕后再与氢氧化钠反应(此时无沉淀);最后与NaAlO2反应(有沉淀氢氧化铝生成),以上过程中图形应是:出现沉淀(CaCO3),沉淀保持不变,沉淀增加;过量的CO2还可以继续与碳酸钠反应得到碳酸氢钠,过量的CO2还可以使CaCO3沉淀溶解,最后只有氢氧化铝沉淀,所以接着的图形应该为:沉淀保持不变,沉淀(CaCO3)减少,沉淀保持不变,故整个过程的图形应为:出现沉淀(CaCO3),沉淀保持不变,沉淀增加,沉淀保持不变,沉淀(CaCO3)减少,沉淀保持不变,满足以上关系的图象为C,故C正确。 4. 已知断裂1 mol C—H键,要吸收热量414.4 kJ;断裂1 mol C—C键,要吸收热量347.4 kJ;生成1 mol C===C键,会放出热量615.3 kJ;生成1 mol H—H键,会放出热量435.3 kJ,某有机物分解的反应可表示为: 若在反应中消耗了1 mol乙烷,则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放出251.2 kJ的热量           B.该反应吸收251.2 kJ的热量 C.该反应放出125.6 kJ的热量           D.该反应吸收125.6 kJ的热量 参考答案: D 略 5. 氯在自然界以化合物形态存在,18世纪70年代,首先发现并制得氯气的化学家是    A、汉弗莱·戴维     B、舍勒       C、阿伏加德罗        D、侯德榜 参考答案: B 6.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      D.颜色都呈红褐色 参考答案: C 略 7. 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O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为4NA B.在标准状况下,11.2L水中含有分子数为0.5NA C.0.4mol/LNa2SO4溶液中,所含Na+和SO42―总数为1.2NA D.标准状况下,40gSO3所占的体积一定小于11.2L。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1mol氧气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不一定为4mol,如钠与氧气的燃烧反应中,1mol氧气完全反应得到了2mol电子,得到的电子数为2NA,故A错误;B、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1.2L水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没有告诉0.4mol/L Na2SO4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标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三氧化硫的气体摩尔体积小于22.4L/mol,40g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0.5mol,0.5mol三氧化硫在标况下所占体积小于11.2L,故D正确;故选D。   8. 如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 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A.浓H2SO4 B.饱和NaCl溶液 C.浓NaOH溶液 D.饱和Na2CO3 参考答案: B 【考点】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分析】干燥的氯气不能漂白有色布条,含水蒸气的氯气能使有色布条褪色,A处通入氯气,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说明从D中出来的气体为氯气和水蒸气. 【解答】解:A.浓硫酸为干燥剂,能够吸收水蒸气,当氯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D瓶是,出来的仍然是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A错误; B.干燥的氯气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D装置,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氯气和水蒸气,能够使有色布条褪色,故B正确; C.D中装有氢氧化钠,氯气通过D时与氢氧化钠反应,被吸收,从D中出来的气体中不含氯气,不能是有色布条褪色,故C错误; D.D中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氯气通过D时与饱和碳酸钠反应,可吸收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装置中开关和D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氯气、HClO性质的考查,注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HClO具有漂白性,题目难度不大. 9.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过程,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Mg→MgO B.CaO→CaCO3 C.Cl2→NaCl D.H2SO4→SO2 参考答案: A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Mg→MgO中,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A选; B.CaO→CaCO3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Cl2→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C不选; D.H2SO4→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A. 10. 下列解释实验过程或事实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熔融烧碱时,不能使用氧化铝坩埚:Al2O3+2NaOH2NaAlO2+H2O B. 刻制印刷电路时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2Fe3++Cu=Cu2++2Fe2+ C. 打磨后的镁条置于沸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Mg+2H2O(g)Mg(OH)2+H2↑ D. 向KI溶液中滴加硫酸酸化的双氧水,溶液呈棕黄色:2I﹣+H2O2+2H+=I2+O2↑+2H2O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熔融烧碱时,不能使用普通氧化铝坩埚,是因发生Al2O3+ 2NaOH2NaAlO2+H2O反应,正确;B.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Cu+ 2FeCl3═CuCl2+2FeCl2,该离子反应为2Fe3++Cu=Cu2++2Fe2+,正确;C.镁条能和沸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氧化镁具有碱性,遇酚酞变红色,所以会看到镁条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成红色,反应为:Mg+2H2O(g)Mg(OH)2+H2↑,正确;D.双氧水能够氧化碘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I-+H2O2+2H+=I2+2H2O,错误。 11.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下图是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分液 B. 步骤②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C. 步骤③中加入的有机溶剂可以是己烯或四氯化碳 D. 步骤④的操作是过滤 参考答案: A 分析: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海带灼烧成灰,浸泡溶解得到海带灰悬浊液,通过①过滤,得不溶残渣,滤液含碘离子,加入氧化剂②Cl2,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出碘单质③,再通过蒸馏④提取出碘单质。 详解:A.由分析可知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分液,故A正确;B.涉及氯气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裂化汽油含有不饱和烃,能与碘发生加成反应,不能用作萃取剂,故C错误;D.分离沸点不同的两种物质,步骤④的操作蒸馏,故D错误。故选:A。 12. 下列变化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B.NO和O2反应生成NO2 C.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D.由NH3制NH4HCO3和(NH4)2SO4ks5u 参考答案: A 略 1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H2O2的电子式:H+[]2-H+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188O2- D. HC1O的结构式H-C1-O 参考答案: C 【详解】A. 双氧水是共价化合物,两个氧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每个O原子又分别与一个H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故电子式为,故A项错误; B. 氯离子的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项错误; 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的质量数为18,表示为:188O2- ,故C项正确; D. HClO中O原子分别与H原子和Cl原子形成共价键,故其结构式为H-O-Cl,故D项错误; 故答案选C。 14. 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共15g,跟足量的盐酸反应时,恰好得到11.2L氢气(标况)。下列各组金属中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    )      A.镁和银        B.铜和锌           C.铝和铁       D.镁和铁 参考答案: B 略 15. 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参考答案: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9分)火柴头上通常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等物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火柴头中有关物质的实验探究。 (1)检验火柴头中含有硫。 将两根火柴放在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中漏斗下方,  用 一根燃着的火柴点燃,慢慢拉动注射器活塞抽气,让火柴燃 烧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SO2。 ①写出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Mn2+的离子方程式:                                             ②       (填“能”或 “不能”)用紫色石蕊试液替代试管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简述理由                                     。 (2)测定火柴头中KClO3的含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刮取火柴头,小心研碎,称得质量为2.450g; 第二步:用适量蒸馏水充分浸泡后        (填一种分离方法)、洗涤残渣; 第三步:往装有滤液和洗涤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NaNO2溶液、AgNO3溶液和稀硝酸,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沉淀; 第四步:干燥沉淀物,称得其质量为1.435g。 1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是:KClO3+3NaNO2+AgNO3=AgCl↓+3NaNO3+KNO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