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珠池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珠池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在指定环境中,下列各组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        A.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Fe2+、NO3-、SO42-、Na+        B.常温下,在c(H+)∕c(OH-)=1×1012的溶液:NH4+、Mg2+、Cl-、K+        C.加入铝粉放出氢气的溶液:Na+、Cl-、NH4+、NO3-        D.使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S2-、Cl-、NH4+、NO3- 参考答案: B 略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100mL3mol/L的硫酸与100mLH2O混合,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1.5mol/L     B.用湿润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参考答案: C 略 3.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均呈碱性,说明二者均属于碱 B.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C.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说明该酸一定是强酸 D.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参考答案: D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 【分析】A、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 B、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原理不同; C、酸性比碳酸强的酸均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Fe2+和KSCN溶液不显色,而Fe3+和KSCN溶液反应变红色. 【解答】解:A、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而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原理不同,氯气是由于溶于水后有强氧化性而使品红褪色,而二氧化硫是由于和品红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使品红褪色,故原理不同,故B错误; C、酸性比碳酸强的酸均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醋酸虽然是弱酸,但酸性比碳酸强,故也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错误; D、Fe2+和KSCN溶液不显色,而Fe3+和KSCN溶液反应变红色,故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无铁离子,而滴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此时溶液中有了铁离子,则此时的铁离子只能是原溶液中本来的Fe2+转化而来的,故溶液中有Fe2+,故D正确. 故选D.   4. 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a中同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下列图中表示其产生H2的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 A 略 5. 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其中甲为单质,其转化关系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若丙既具有漂白性又具有氧化性,则甲可能是Cl2 B.若甲是某种金属,则丁可能是盐酸,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C.若甲是某种非金属,且甲和丙反应可以生成乙,则丁可能是Fe D.若甲是某种非金属,则丙可能是一种用于制备防火材料的物质 参考答案: C 略 6. 对下列封闭系统的物质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确实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最终又没有生成的物质的是 A、碳酸氢铵  B、碘  C、氯化铵  D、硫酸铵 参考答案: C 略 7. 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  )   A. C12 B. NH3 C. C02 D. 02 参考答案: D 考点: 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分析: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应不与浓硫酸反应,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可与酸性气体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氯气能够与碱石灰反应,不能使用碱石灰干燥,故A错误; B.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石灰反应,不能使用碱石灰干燥,故C错误; D.氧气为中性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气体的干燥,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主要把握浓硫酸的性质,难度不大. 8.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Na+、SO42-、Ba2+、NO3-、OH-、NH4+、中的某几种离子,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上述溶液,向其中加入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2)另取少量该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B.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根离子   C.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Na+ 参考答案: C 取少量上述溶液,向其中加入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Ba2+且不含SO42-,另取少量该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H4+且不含OH-,由于任何溶液中一定有阴离子得溶液中一定含NO3-, 9. 多硫化钠Na2Sx(x≥2)在结构上与Na2O2、FeS2、CaC2等有相似之处.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的值是(  ) A.5       B.4       C.3       D.2 参考答案: A 解: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S元素化合价由﹣升高为+6,而NaClO被还原为NaCl,Cl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价,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 x×[6﹣(﹣)]=16×[1﹣(﹣1)] 解得:x=5 故选A. 10. 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 B.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O C.体积相等,密度相等的CO和C2H4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 参考答案: B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A.温度、体积相同条件下,影响气体分子数目的因素有压强,二者所处压强不一定相等; B.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相等,质量相等时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分子含有原子数目进行解答; C.体积和密度相等,则两气体的质量相等,由于摩尔质量相等,则两者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分子含有原子数目进行解答; D.压强、体积相同条件下,影响气体分子数目的因素有温度,二者所处温度不一定相等. 解答:解:A.温度、体积相同条件下,影响气体分子数目的因素有压强,压强不一定相等,则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故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相等,质量相等时物质的量相等,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数一定相等,故B正确; C.体积和密度相等,则两气体的质量相等,由于摩尔质量相等,则两者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原子数之比为1:3,故含有原子数目之比为1:3,故C错误; D.压强、体积相同条件下,影响气体分子数目的因素有温度,二者所处温度不一定相等,则原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原子数目的计算等,难度中等,注意根据pV=nRT理解 11.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的节能减排目标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外;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 B焚烧废塑料及橡胶制品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C.   研究开采和使用可燃冰,可以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 D.   创新化学工艺,用天然氧化物作供氧剂可以减少化学需氧量 参考答案: C 略 12. 下列是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12和HCl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为Cl2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值将增大  参考答案: B 解析:A、新制氯水中含有三分四离“H2O、Cl2、HCLO、Cl-、ClO-、H+、OH-”,故A错误;B、新制氯水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具有强氧化性使紫色石蕊褪色,故B正确;C、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故C错误;D、HClO分解生成HCl,PH变小,故D错误;略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比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低,所以,HClO4的氧化性强 B.已知①Fe + Cu2+ = Fe2+ + Cu;② 2Fe3+ + Cu = 2Fe2+ + Cu2+,则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Fe3+ > Cu2+ > Fe2+ C.已知还原性:B- > C-> D-,反应 2C- + D2 = 2D- +C2和反应 2C- + B2 = 2B- +C2 都能发生 D.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就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参考答案: B 14. 已知:C(g)+O2(g)═CO2(g)△H1 CO2(g)+C(s)═2CO(g)△H2 2CO(g)+O2(g)═2CO2(g)△H32Cu(s)+O2(g)═2CuO(s)△H4 CO(g)+CuO(s)═CO2(g)+Cu(s)△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H1>0,△H3<0             B.△H2<0,△H4>0 C.△H2=△H1﹣△H3 D.△H3=△H4+△H5 参考答案: C 解:A、所有的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因此△H1<0,△H3<0,故A错误; B、碳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H2>0,铜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H4<0,故B错误; C、已知:①C(s)+O2(g)═CO2(g)△H1②CO2(g)+C(s)═2CO(g)△H2③2CO(g)+O2(g)═2CO2(g)△H3,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因此△H1=△H2+△H3,则△H2=△H1﹣△H3,故C正确; D、已知③2CO(g)+O2(g)═2CO2(g)△H3④4Fe(s)+3O2(g)═2Fe2O3(s)△H4⑤3CO(g)+Fe2O3(s)═3CO2(g)+2Fe(s)△H5,由盖斯定律可知③=×(④+⑤),因此△H3=△H4+△H5,故D错误; 故选C. 15. 已知34Se、35Br位于同一周期,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还原性:Cl?>Br?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S>H2Se C. 原子半径:Cl>Br>Se    D. 酸性:H2SeO4>HBrO4>HClO4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酸性依次减弱。A项离子还原性: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