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潢涌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潢涌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K、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Li、Na、K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D.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参考答案: D 2. 合金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     ) A.铜           B.钢       C.金刚石        D.四氧化三铁 参考答案: B 略 3. 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H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2                B.电子数为3 C.中子数为2                D.质量数为2 参考答案: A 略 4. 将铁棒和锌棒用导线连接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当电池中有0.4mol电子通过时,负极的质量变化是 A. 增加6.5g    B. 减少5.6g    C. 增加11.2g    D. 减少13g 参考答案: D 分析:铁棒、锌棒和硫酸铜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锌棒作负极,铁棒作正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所以负极质量会减少,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单质,所以正极上铁棒质量会增加,根据金属和转移电子的关系计算即可. 解答:铁棒、锌棒和硫酸铜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锌棒作负极,铁棒作正极,负极上锌失电子质量减少,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质量增加。 设负极上质量减少x, 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 65g 2mol x  0.4mol x=6.5g*0.4mol/2mol=13g, 所以负极质量减少13g,故选D。 点评:本题以原电池原理为载体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明确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然后根据金属质量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计算即可. 5. 如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 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A.浓H2SO4 B.饱和NaCl溶液 C.浓NaOH溶液 D.饱和Na2CO3 参考答案: B 【考点】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分析】干燥的氯气不能漂白有色布条,含水蒸气的氯气能使有色布条褪色,A处通入氯气,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说明从D中出来的气体为氯气和水蒸气. 【解答】解:A.浓硫酸为干燥剂,能够吸收水蒸气,当氯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D瓶是,出来的仍然是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A错误; B.干燥的氯气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D装置,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氯气和水蒸气,能够使有色布条褪色,故B正确; C.D中装有氢氧化钠,氯气通过D时与氢氧化钠反应,被吸收,从D中出来的气体中不含氯气,不能是有色布条褪色,故C错误; D.D中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氯气通过D时与饱和碳酸钠反应,可吸收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装置中开关和D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氯气、HClO性质的考查,注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HClO具有漂白性,题目难度不大. 6. 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mol·L-1· s-1     B.v(B)=0.3 mol·L-1· s-1      C.v(C)=0.8 mol·L-1· s-1    D.v(D)=1 mol·L-1· s-1 参考答案: B 7. 把5%的Na2CO3溶液蒸发掉64.3g水后,溶液变为31mL,浓度变为14%,则浓缩后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8.52mol/L    B.4.26mol/L    C.1.52mol/L    D.3.04mol/L 参考答案: C 8.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    ) A.蒸发 B.蒸馏 C.过滤 D.萃取 参考答案: CD 9. 在除杂过程中要尽量除去杂质,那么,加入的试剂必须稍过量,且最后过量物质可以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除去。现要除去NaCl中少量的CaCl2、Na2SO4杂质,下列选用试剂及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A.Na2CO3、BaCl2、HCl  B.BaCl2、Na2CO3、H2SO4 C.BaCl2、Na2CO3、HCl  D.Ba(NO3)2、Na2CO3、HCl 参考答案: C 10. 将VLHCl气体(STP)溶于水制得1000mL盐酸溶液,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V/22400mol/L                     B.1000V/22.4mol/L   C.V/22.4mol/L                      D.V/11.2mol/L 参考答案: C 11. 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参考答案: B 略 12. 某元素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该元素: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最高化合价一定为+2价     C.一定是ⅡA族元素或是He           D.无法确定属于哪类元素 参考答案: D 13. 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A. 硫酸、胆矾、氯化镁、二氧化碳    B. 硝酸、烧碱、干冰、苏打水 C. 醋酸、消石灰、明矾、铜    D. 氯化氢、苛性钠、NaHCO3、氨气 参考答案: D A. 硫酸是酸,胆矾是盐,氯化镁是盐,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A错误;B. 硝酸是酸,烧碱是碱,干冰是氧化物,不是盐,苏打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B错误;C. 醋酸是酸,消石灰是碱,明矾是盐,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D. 氯化氢是酸,苛性钠是碱,NaHCO3是盐,氨气是非电解质,D正确,答案选D。 14.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中过度排放有关物质引起的。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不相关的是 A. 温室效应——CO2 B. 白色污染——建筑垃圾 C. 酸雨——SO2 D. 雾霾——化石燃料 参考答案: B 【详解】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相关,故A不选; B.塑料的大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难以降解,造成白色污染,而不是建筑垃圾导致白色污染,故B选;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相关,故C不选; D.雾霾是悬浮在空气中烟、灰尘等物质,与化石燃料燃烧有关,故D不选。 15.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铝 B.食盐 C.苛性钾 D.蔗糖 参考答案: A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注意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解答:解:A、铝中存在自由电子能导电,但属于单质,则不属于电解质,故A选; B、食盐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存在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则不导电,故B不选; C、苛性钾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存在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则不导电,故C不选; D、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理解概念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溶于水或在熔化状态下,难度不大.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4分)动手实践: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满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锭。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①           ,②           ,③           ,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及此实验的结论) 实验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实验现象(填A~F)               ①                                     ,②                                      , 此实验的结论:                             ,                                。 参考答案: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如何用实验方法来鉴别矿物油和植物油? 参考答案: 可选择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如褪色,则为植物油,不褪色,则为矿物油; 也可用热的浓烧碱,如果油状物消失,则为植物油,不消失的为矿物油。 18. 有NaCl和NaI的混合物共26.7g,溶于水,通入足量氯气后,蒸干、灼烧,固体质量变为17.55g.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3.8%.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NaCl和NaI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后,只有NaI发生反应,NaCl不反应,所以固体的质量变化是由NaI变为NaCl引起的,且生成的I2蒸于、灼烧时会升华,最后的固体只有NaCl. 解答:解:NaCl和NaI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后,只有NaI发生反应,NaCl不反应,所以固体的质量变化是由NaI变为NaCl引起的,且生成的I2蒸于、灼烧时会升华,最后的固体只有NaCl.设混合物中NaI的质量为x. 2NaI+Cl2=2NaCl+I2△m 300117 300﹣117 x  26.7g﹣17.55g = 解得x=15g,则NaCl的质量m=26.7g﹣15 g=11.7g, N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