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能力测试试卷能力测试试卷 B B 卷附答案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卷附答案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卷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卷 B B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水平 C.生产力水平 D.文化发展程度【答案】C 2、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A.教师角色认知 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 D.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答案】A 3、只有经历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答案】B 4、小亮考试前紧张,出冷汗,注意力无法集中,他的症状属于()。A.抑郁症 B.阵发性紧张症 C.过度焦虑反应 D.强迫症【答案】C 5、发挥教育合力必须注意 H 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以下哪三种?A.B.C.D.【答案】C 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答案】B 7、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 2 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其原因是()A.注意的选择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指向【答案】C 8、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答案】D 9、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间的联系和结构方式往往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说明,这表明课程结构具有()A.可替代性 B.可转换性 C.可度量性 D.可操作性【答案】C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应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的锻炼不少于()。A.1.5 小时 B.2 小时 C.1 小时 D.0.5 小时【答案】C 11、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伴帮扶等课外教育活动,不属于()。A.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 B.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 C.综合实践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答案】A 12、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答案】D 13、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课程。其课程类型属于()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经验课程【答案】B 14、下列关于中等生的心理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强烈的荣誉感 B.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 C.纪律性较差 D.具有较强的超群愿望【答案】B 1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2 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A.勤奋感 B.主动感 C.自主感 D.自我统一感【答案】A 1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班级常规管理主要内容的是()。A.班级工作程序常规 B.学习生活常规 C.班级档案制度常规 D.学生自治工作常规【答案】D 17、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的是()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巴奇 D.布鲁纳【答案】B 18、(2020 年真题)校歌、校徽、校标等是学校课堂的一部分,这类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答案】D 19、根据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假如考试难度较小,要想取得好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一般应该()。A.极高 B.偏高 C.中等 D.偏低【答案】B 20、教学的根本目的是()。A.教授知识 B.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D.发展能力【答案】C 21、教师要经常恰当地处理教学中生成的问题,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示范性 B.目的性 C.主体性 D.创造性【答案】D 22、“小学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句话指的是小学教育的()A.义务性 B.全面性 C.全民性 D.法制性【答案】B 2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答案】B 24、某小学少先队围绕“学雷锋”主题开展一系列少先队活动,体现了()是少先队活动的首要原则。A.教育性 B.自主性 C.趣味性 D.实践性【答案】A 25、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这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答案】B 26、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具体不包括()A.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B.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C.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D.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答案】A 27、()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A.备课 B.课外辅导 C.布置作业 D.考试【答案】B 28、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A.课程类型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模式【答案】A 2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指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A.B.C.D.【答案】B 30、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等进行描述与分析,从而揭示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叙事研究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答案】B 31、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学科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答案】A 32、“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A.印度 B.中国 C.巴比伦 D.埃及【答案】D 33、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答案】D 3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答案】A 35、最常见的学校组织结构是()A.直线型学校组织 B.职能型学校组织 C.直线一职能型学校组织 D.矩阵型学校组织【答案】C 36、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A.广阔性 B.灵活性 C.逻辑性 D.深刻性【答案】B 37、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 9 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曰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答案】A 38、35 岁儿童的言语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这表明儿童发展具有()。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答案】C 39、下列不属于学生过错行为的是()A.调皮捣蛋 B.恶作剧 C.考试作弊 D.未经允许拿他人东西【答案】D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C.若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必然静止 D.彼此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不可能产生力的作用【答案】B 41、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是()A.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 B.上海泸南三等学堂 C.南洋公学外院 D.俞复等设立的三等学堂【答案】C 42、()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纳 D.布鲁巴奇【答案】B 43、“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主张。A.朱熹 B.墨子 C.荀子 D.孔子【答案】D 4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答案】A 45、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A.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当前危机 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 C.建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 D.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答案】B 46、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A.道德知识的传授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信念的培育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答案】B 47、“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D 48、下列观点,不属于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的是()。A.儿童是课程的核心 B.学校课程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C.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D.课程内容应该与儿童的经验相结合【答案】B 49、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的是()。A.形式型策略 B.问题化策略 C.结构化策略 D.综合型策略【答案】C 50、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是()。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答案】B 大题(共大题(共 3 3 题)题)一、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快乐的小公鸡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师:小公鸡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生:怎样才能快乐。师:小公鸡的问题解决了吗?生:解决了。师:他是怎样解决的呢?生:他去问别人,问了老牛、青蛙、小蜜蜂.师:他们都是怎么跟小公鸡说的呢?(学生分别把老牛、青蛙、小蜜蜂等说的话读了一遍)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公鸡?生:他爱动脑筋,他有了问题就去问别人。生:是一只很虚心的小公鸡,最后接受了爸爸的意见,帮人们做事了。师:小朋友们觉得怎样才能快乐呢?(很多孩子谈了自己的看法)师: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好不好?(学生马上进入角色表演)问题: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20 分)【答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教学对话,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平等对话;二是阅读对话,学生与课文作者之间的沟通对话。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建构意义。上述片段中,貌似平等的对话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师生的对话成了“课堂上的孤独行为”。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四是对话到底,方式单一。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和写作的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二、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一天,于老师忽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职权”呢?于是她决定试试。于老师经过认真考虑,选了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这使郑莉莉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了压力,她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她的“任期”内,她从早自习到晚放学事事操心,俨然一个老师模样。对她的工作,于老师绝不插手。但是,暗地里,却时时刻刻盯着,对她处理得很好或不当的地方都会找机会一一指出。她很快适应了角色,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级工作外,还把每周的班会课主持得有声有色,把各种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接着,班里又产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自从学生来当“班主任”的办法诞生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班上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称赞也越来越多。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她怎样的教育思想?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加以分析。【答案】(1)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具体教育场景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只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