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一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一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报道中污染物的是w.w.w.k.s.5.u.c.o.m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的氧化物       D.悬浮颗粒  参考答案: B 2. 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红色消失 B.溴水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褪色 C.滴入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红色消失 D.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褪色 参考答案: A 略 3. 《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外化而内不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外化”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化为铜”表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 “内不化”是因为内部的铁活泼性较差    D. 反应中溶液由蓝色转化为黄色 参考答案: B 分析:“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指Fe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反应为Fe+CuSO4=FeSO4+Cu,据此解答。 详解:A、“外化”时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外化”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错误; B、“化为铜”表明Fe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内不化”是Fe置换出的Cu覆盖在Fe的表面,导致内部Fe不能与Cu2+反应,C错误; D、CuSO4溶液呈蓝色,FeSO4溶液呈淡绿色,D错误; 答案选B。 4. .的名称是 A.2—甲基—3—乙基丁烷                    B.3,4—二甲基戊烷 C.2,3—二甲基—4—乙基丙烷               D.2,3—二甲基戊烷 参考答案: C 5. 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I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I的化学性质与I相同 B.I的质子数为53 C.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参考答案: C 解:A、53131I与53127I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别,故A正确; B、原子符号AZX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53131I的质子数为53,故B正确; C、53131I是电中性原子,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故C错误; D、53131I的质子数为53,中子数=131﹣53=78,中子数多于质子数,故D正确. 故选:C. 6. 化学中存在一些守恒或平衡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原子)守恒定律,某物质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是烃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根据电子守恒定律,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失电子数一定等于正极反应得电子数 D.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在任何时刻一定等于逆反应速率 参考答案: C 略 7.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 Na+、H+、SO42-、HCO3-    B. Na+、K+、Cl-、SO42- C. Cu2+、K+、OH-、NO3-    D. H+、Fe2+、NO3-、Cl- 参考答案: B A. H+与HCO3-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 Na+、K+、Cl-、SO42-在溶液中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C. Cu2+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 H+、Fe2+、NO3-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B。 点睛: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都知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亚铁离子,但把硝酸写成氢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的形式却容易忽略了其强氧化性,因此解答该类试题时必须明确遇到硝酸根离子时首先看溶液的酸碱性,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就可以看做是硝酸,这与次氯酸根离子、高锰酸根离子不同,二者在溶液中均具有强氧化性,只是酸性溶液中氧化性最强。 8. 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H+、Na+、Cl﹣、CO32﹣ B.Cu2+、Na+、NO3﹣、SO42﹣ C.Ca2+、Fe3+、Cl﹣、CO32﹣ D.K+、Na+、NO3﹣、SO42﹣ 参考答案: D 解: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A.H+、CO32﹣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Cu2+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B错误; C.Fe3+为有色离子,Ca2+、Fe3+与CO32﹣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K+、Na+、NO3﹣、SO42﹣之间不反应,且为无色溶液,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9. 下列溶液中不存在氯离子的是     A、氯水          B、氯化氢溶液      C、漂白粉溶液       D、氯酸钾溶液 参考答案: D 10. 某阴离子Rn- 的核外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a个中子,则R的质量数为(  ) A. a+x-n    B. a+x+n    C. a-x-n    D. a-x+n 参考答案: A 分析:根据离子所带电荷数计算质子数,根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分析解答。 详解:某阴离子Rn- 的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是x-n,核内有a个中子,则R的质量数=x-n+a,答案选A。 11. 制备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乙烷和氯气反应                    B.乙烯与氯气反应 C.乙烯与氯化氢反应                  D.乙炔与氯化氢反应 参考答案: C 12. 从化学键的观点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据此你认为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A.对空气进行降温加压               B.金刚石变成石墨 C.NaCl熔化                        D.碘溶于CCl4中 参考答案: B 略 13. 下列选项中能说明乙醇(酒精)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14.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用途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 用途 解释 A 可用FeCl3溶液刻蚀铜制电路板 Fe3+的氧化性强于Cu2+ B 碳与石英反应可冶炼粗硅 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C 四氯化碳可用于灭火 四氯化碳的沸点高 D 酸性KMnO4溶 液可漂白织物   KMnO4有强氧化性   参考答案: A A.因为Fe3+的氧化性强于Cu2+,可用FeCl3溶液溶解铜制电路板,故A正确;B.在2C+SiO2Si+2CO反应中,体现了C的还原性比Si强,不是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故B错误;C.四氯化碳可用于灭火,是由于四氯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与其沸点没有关系,故C错误;D.KMnO4有强氧化性,但不可用于漂白织物,故D错误;答案为A。 15. 下列各化合物不能直接由单质间化合制取的是(  ) A. FeCl3    B. CuCl2    C. AlCl3    D. FeCl2 参考答案: D Cl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 Cu、Al氧化到最高价,分别生成FeCl3、CuCl2、AlCl3,而不能直接生成FeCl2,答案选D。正确答案为D。 定睛: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如Fe和Cu反应时,分别将他们氧化到+3价和+2价。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 6分)为了用实验的方法验证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学生甲和学生乙分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法: 方案一:学生甲用水作试剂,比较镁和铝与水反应的情况 方案二:学生乙用稀盐酸作试剂,比较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两实验方案实验现象较为明显的是方案          ,原因是          。 (2)学生乙在实验中取了一段黑色的镁带,投入稀盐酸中,现象不十分明显,请分析原因              。 (3)学生丙另辟蹊径,不用镁、铝的单质,而用镁、铝的可溶盐及一些其它化学试剂,进行实验也得出正确的结论,简述学生丙用的是什么方法?            参考答案: (1)二,常温下镁和铝几乎不和水发生反应,而和酸反应较明显  (2分) (2)未除去镁表面的氧化膜  (2分) (3)取镁、铝的可溶盐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均产生氢氧化物沉淀,过量碱液可使生成的Al(OH)3溶解,而Mg(OH)2则不溶。  (2分)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农夫山泉”矿泉水进行检测时,发现1.0 L该矿泉水中含有45.6 mg Mg2+ , 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在KCl和CaCl2所组成的某混合物中,K+与Ca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KCl与Ca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该混合物中的C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 略 18. 取100mL 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适量Ba(OH)2溶液100 mL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干燥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再用足量的稀硝酸处理沉淀后,沉淀最后减少到4.66g,并有气体放出。计算:(请写出计算过程,没有过程不得分) (1)原混合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参考答案: (1) 0.2mol/L  (2) 1.12L 略 19. 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被氧化钠覆盖的钠块用一张刺有小孔的纯净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待反应完全后,在容器中收集到1.12 L H2(标准状况,忽略溶解的氢气的量),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g,水槽和容器内溶液的总体积为2.0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mol·L-1。 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9分)88.8%. 由反应:Na2O+H2O = 2NaOH, 2Na+2H2O = 2NaOH+H2↑,  2Al+2NaOH+2H2O = 2NaAlO2+3H2↑………………………….………...(1分) 则:n(余NaOH) = 2.0 L×0.05 mol·L-1 = 0.1 mol........................................(1分) n(H2) ==0.05 mol..................................................................(1分) n(Al) = n(NaAlO2)== 0.01 mol.............................................(1分) 由电子守恒知:n(Na)+3n(Al) = 2n(H2) 即:n(Na)+3×0.01 mol = 2×0.05 mol,得:n(Na) = 0.07 mol…………..…(1分) 由钠守恒知:n(NaAlO2)+n(NaOH) = n(Na)+2n(Na2O) 即:0.01 mol+0.1 mol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