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发展导则

举报
资源描述
**市 智慧社区建设发展导则 **市“智慧**”管理服务中心 二〇一九年六月 前 言 为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推动“数字**”建设,提升我市智慧社区建设水平,根据《“数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导则。 智慧社区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适度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有利于促进和扩大政务信息共享范围,增强行政运行效能,促进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利于减轻社区组织工作负担,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领域,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本导则由**市“智慧**”管理服务中心组织编制,主要内容包括智慧社区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思路、总体框架、建设任务、建设指标、投融资建设模式引导、运营模式引导、保障措施等。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 录 前 言 1 目 录 1 第一章 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指导思想 1 1.3. 建设目标 1 1.4. 建设原则 3 1.5. 建设思路 4 第二章 智慧社区建设引导 6 2.1. 总体框架设计 6 2.1.1. 概述 6 2.1.2. 总体架构 7 2.2. 建设任务 11 2.2.1. 社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11 2.2.2. 利用“数字**”现有建设成果 14 2.2.3. 社区共性能力支撑平台 15 2.2.4. 社区管理 17 2.2.5. 社区公共服务 24 2.2.6. 社区环境与能源管理 30 2.2.7. 小区管理与服务 33 2.2.8. 社区党建管理 35 2.2.9. 保障体系 37 2.3. 建设指标 38 第三章 投融资建设及运营模式引导 42 3.1. 投融资建设模式引导 42 3.2. 运营模式引导 43 第四章 保障措施 43 第一章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导则所指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小区、家庭及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公共和商业服务公司等构成的社会共同体。 本导则适用于**市各县(市)区、新区智慧社区的建设和运营。 1.2.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指导方针,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全面增强**市信息化发展能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发挥智慧社区对“数字**”建设的支撑及促进作用,努力将**打造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福建样本的排头兵。 1.3. 建设目标 通过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我市实际和“数字**”建设成果,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至2020年,建成20个智慧社区示范点,其中包括数字社区10个、智能社区6个、效率社区3个、生态社区1个。智慧社区示范点应具备智能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精细的治理能力、多元便民的公共服务以及良好的政策、组织、人才、资金等保障条件。至2025年,**市市区(488个社区)80%以上的社区完成智慧社区的推广建设,初步形成我市社区智慧化体系,构建我市良好的智慧社区运营服务体系,建成具有我市特色的智慧社区生态圈。 (一) 优化社区基础设施布局,基础设施更加智能 按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 年)》要求,大力推进社区百兆宽带、无线网络、物联网、安防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市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治理、公共管理服务和商业服务提供统一接口。智慧社区示范点的水、电、气、热等资源实现智能化控制和节能管理,家居、家电和安防等智能家庭终端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二) 提升社区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更加便捷 以居民需求为驱动,推动政府政务服务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站在服务于民的角度,挖掘社区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民政、教育、就业、文体等各类社区政务服务,并为专门人群提供定制服务。 (三)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公共服务更加全面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社区基础设施普查建库,以物业为主体的小区安防、停车服务、便民快递等服务实现智能化,修建管理、环境卫生等物业服务实现全覆盖,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推动特色旅游、关爱救助、智能家居等新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市场参与,建立多元化社区公共服务模式。 (四)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管理服务更加精细 在市政府“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的政策指引下,结合社区自我管理和基层管理需求,以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规范社区服务、安全防范和设备管理工作。通过综合执法实现社区事件反应和处理能力显著提高,社区治安管控成效明显,社区治理能力初步实现现代化。 (五) 推动社区保障条件建设,发展机制更加完善 智慧社区建设推进机制和运营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以县(市)区政府为牵头,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涌现出一批优秀建设企业和运营企业,智慧社区建设进入快车道,运营管理进入良性化运转。 1.4. 建设原则 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 以人为本,居民满意 把实现社区居民的利益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居民最迫切的社区问题,把社区居民满意程度作为重要考核标准,确保智慧社区建设不偏离服务于民的根本目标。 (二) 问题导向,需求驱动 智慧社区建设要以解决当前社区政务、社区商业、社区治理和居民自治中凸显的问题为出发点,以社区管理人员对便捷办公、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社会商户对新兴服务的需求为驱动力,突出为民、便民、惠民的基本要求,通过智慧化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打造安全、便捷、宜居的现代社区,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 统筹规划,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数字**”建设成果,结合社区现有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减少重复建设。通过汇聚市级支撑资源,整合网格化管理、公共便民服务、社区政务服务等专项应用,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四)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法规及标准制定、资金投入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支持和调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管理和运营,探索低成本、高实效、可持续、多方互利共赢的良性智慧社区发展模式。 (五)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我市各县(市)区、街道(乡镇)等行政区域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在把握智慧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多方借鉴,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1.5. 建设思路 智慧社区建设应与智慧城市建设接轨,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规模、不同规划阶段,结合本导则的建设任务,制定符合本社区的数字化、智能化、效率化、生态化的建设工作内容。通过智慧社区建设实现社区“向科技要编制,向科技要能力,向科技要服务”,整体达到“对象清、状态明、治理精、处置快、服务优”的建设成效。 数字社区:建设社区基础网络,采集社区公共信息(人口、法人、证照、空间、信用等),构建数字沙盘模型实现社区立体化承载。数字化沙盘模型是所有社区智能化、智慧化建设的数据基础,帮助相关人员“摸清家底”,对管辖区域内的“人、事、物”做到“对象清,状态明”。 智能社区:利用数字社区建设成果,建设社区感知网(如物联网设备、安防设备等),链接社区动态信息(视频监控、物联监测、人工巡查、位置服务等),构建动态监控模型实现社区全方位感知。通过该阶段建设,初步实现“设备、人、系统”的互联互通,相关人员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类问题的定位与快速发现。 效率社区:在智能社区建设成果之上,连接市级平台(e**公共服务平台、12345便民服务平台、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时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等),关联政务、企业、民生信息,构建大数据信息资源模型,实现以社区为焦点的信息多维度融合。在政务处理、民生服务、社区治理等方面提供各种类型的数据服务,优化办公、办件、办事等体系,提升办事效率。 生态社区:通过政府引导让更多社会资源、公共服务等进入社区,搭建线上/线下办事窗口,充分利用数字**建设成果,构建前台/后台一体化民生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多项业务统一受理、就近办理和全程通办,做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综合居民群众的需求分布,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开展应用(如智慧政务服务、智慧养老、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党建等)建设,形成智慧社区生态,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经过数字、智能、效率、生态的迭代更新,智慧社区建设将初具规模。从社区管理者而言,不用花费大量精力处理对各委办局的报表,实现对居民反映问题的快速处置,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为居民服务的工作中。对居民而言,办事办证会更加便捷,社会资源选择会更多更优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进一步提升。对企业而言,能够快速了解政策,通过政府正确引导,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智慧社区建设真正做到“优政、惠民、兴企”。 第二章 智慧社区建设引导 2.1. 总体框架设计 2.1.1. 概述 导则依据**市《数字**“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市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顶层设计》,结合**特色数字资源,统筹接口规范、数据规范、安全规范,提出智慧社区建设八层架构,形成“一主管、四体系、多系统、多应用”的创新型智慧社区总体结构。 一主管:由政府牵头主管,各部门、各企业形成建设领导小组,利用自身优势,群策群力打造**特色智慧社区。 四体系:建立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统筹协调,多头并进。 多系统:充分利用数字**建设成果,优化升级现有系统,形成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动,从底层消灭数据孤岛。 多应用:开放数据成果,支撑应用接入。采用购买服务机制,引入多家企业和第三方开发智慧社区相关应用,由政府对应用进行监管,形成“智慧社区应用市场”。 2.1.2. 总体架构 智慧社区建设八层总体架构如下: 45 **智慧社区建设总体架构分为八层,从下往上依次是基础设施层、基础网络层、基础数据层、信息安全层、共性能力支撑层、应用层、展示层、用户层,搭配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形成纵横交错的工程。 2.1.2.1. 八层架构设计 八层架构设计源于**市智慧城市五层架构,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以该架构为基础进行拓展,更加契合**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其中基础设施层、基础网络层、基础数据层、信息安全层、共性能力支撑层充分利用数字**建设成果,基于该基础之上进行**市智慧社区的建设。 基础设施层:该层负责解决整个智慧社区的承载问题,主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计算机、存储器等物理主机,安全通道等安全设备,摄像头、物联网设备等等。建设过程中需依据社区需求及现状并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建设,物联网设备、摄像头必须与市级平台对接,政务相关应用优先使用政府建设的云平台,原则上不允许各社区自建政务物理机房。 基础网络层:网络是设备与设备、系统与系统、人与系统链接的核心,数据传输都由网络完成。在社区基础网络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使用情况和场景,避免因为带宽问题而导致应用使用困难,多网络汇聚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和安全设备进行,建议各社区优化提升互联网基础设施,通过互联网链接政务外网(智网)完成“政务最后一公里”。 基础数据层: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系统集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