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5中学 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北京105中学 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梯正在减速上升,人在电梯中处于超重状态   B.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车上的人处于超重状态   C.荡秋千时当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人处于失重状态 D.在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 参考答案: 答案:D 2. 子弹以水平初速度连续射穿三个并排着的完全相同的静止并固定的木块后速度恰好减为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穿过每个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1  :(-1) :(-) B、穿过每个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 :(-1) :1 C、在每个木块前的速度之比1  :  : D、在每个木块前的速度之比 : :1 参考答案: BD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升高,同种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将增大     B.多晶体在物理性质上也其有各向异性     C.一定量的气体,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     D.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参考答案: AD 4. 如图所示,表示甲.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甲和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x0 C.乙运动的速率小于甲运动的速率 D.乙比甲早出发t1时间 参考答案: B 解:A、x﹣t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图可知两图象的斜率保持不变,故运动的速度不变,即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乙从原点出发,甲从距原点x0处出发.故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0.故B正确; C、由于两物体相遇时通过的路程相同,而甲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运动的时间,故乙的速率大于甲的速率.故C错误; D、甲在t1=0时刻开始运动,而乙在t1时刻开始运动,故甲比乙早出发t1时间.故D错误. 故选:B. 5. (单选)板间距为d的平行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时,两极板间电势差为U1,板间场强为E1,现将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为2Q,板间距变为d,其他条件不变,这时两极板间电势差为U2,板间场强为E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U2=U1,E2=E1 B. U2=U1,E2=2E1   C. U2=2U1,E2=2E1 D. U2=2U1,E2=4E1 参考答案: 考点: 电容器的动态分析;电容.版权所有 专题: 电容器专题. 分析: 根据电容公式判断出电容的变化,再根据电容定义式得出电势差的变化,再根据匀强电场公式判断出场强的变化. 解答: 解:根据电容公式说明电容变为2倍,根据电容定义式,发现电量变为原来的2倍,电容也变为原来的2倍,所以电势差不变,根据场强关系,d变为原来的,所以场强变为2倍,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电容的定义式、决定式,同时注意U=Ed的正确应用.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如图所示,质量M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m(m<M)的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刻,A、B分别以v0向左、向右运动,最后A没有滑离B板.则最后A的速度大小为  ,速度方向为 向右 . 参考答案: 考点: 动量守恒定律. 专题: 动量定理应用专题. 分析: 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解答: 解:最后A、B获得相同的速度,设此速度为v, 以B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0=(M﹣m)v,解得:v=,方向向右; 故答案为:,向右.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求速度与运动时间问题,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定理即可正确解题. 7.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n为量子数。在 氢原子核外电子由量子数为2的轨道跃迁到量子数为3的轨道的过程中,将      (填“吸收”、“放出”)光子。若该光子恰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一群处于量子数为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在向基态跃迁过程中,有      种频率的光子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参考答案:    吸收(2分)    5(2分) 8. 如图所示,物体A、B的质量mA=6kg,mB=4kg,A与B、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通过轻滑轮在外力F的作用下,A和B一起做加速度为a=1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为       ,            参考答案: 14N,向右, 9. 如下图所示,是某次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安装完毕后的示意图,图中A为沙桶和沙砂,B为定滑轮,C为滑块及上面添加的砝码,D为纸带,E为电火花计时器,F为蓄电池、电压为6 V,G是开关,请指出图中的三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定滑轮接滑块的细线应水平(或与导轨平行) (2)滑块离计时器太远 (3)电火花计时器用的是220 V的交流电,不能接直流电 10. 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周期为T,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万有引力恒量为G,则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_,地球的质量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11.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其中电容器左侧极板和静电计外壳接地,电容器右侧极板与静电计金属球相连. (1)使电容器带电后与电源断开 ①将左极板上移,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将极板间距离减小时,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两板间插入一块玻璃,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由此可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 两板正对面积、两板距离和两板间介质有关  有关. (2)下列关于实验中使用静电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A.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观察电容器电压的变化情况 B.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测量电容器电量的变化情况 C.静电计可以用电压表替代 D.静电计可以用电流表替代. 参考答案: 考点: 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专题: 电容器专题. 分析: (1)抓住电容器的电荷量不变,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 判断电容的变化,结合U= 判断电势差的变化,从而得出指针偏角的变化. (2)静电计可测量电势差,根据指针张角的大小,观察电容器电压的变化情况.静电计与电压表、电流表的原理不同,不能替代. 解答: 解:(1)①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 知,上移左极板,正对面积S减小,则电容减小,根据U= 知,电荷量不变,则电势差增大,指针偏角变大. ②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 知,将极板间距离减小时,电容增大,根据U= 知,电荷量不变,则电势差减小,指针偏角变小. ③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 知,两板间插入一块玻璃,电容增大,根据U= 知,电荷量不变,则电势差减小,指针偏角变小. ④由此可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板正对面积、两板距离和两板间介质有关; (2)A、B、静电计可测量电势差,根据指针张角的大小,观察电容器电压的变化情况,无法判断电量的变化情况.故A正确,B错误. C、D、静电计与电压表、电流表的原理不同,不能替代.电流表、电压表线圈中必须有电流通过时,指针才偏转.故CD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1)变大,变小,变小,两板正对面积、两板距离和两板间介质有关; (2)A.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静电计测量的是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处理电容器动态分析时,关键抓住不变量,与电源断开,电荷量保持不变,结合电容的决定式和定义式进行分析. 12. (4分)如图,金属棒ab置于水平放置的U形光滑导轨上,在ef右侧存在有界匀强磁场B,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在ef左侧的无磁场区域cdef内有一半径很小的金属圆环L,圆环与导轨在同一平面内。当金属棒ab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磁场左边界ef处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后,圆环L有__________(填收缩、扩张)趋势,圆环内产生的感应电流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参考答案: 收缩,变小 解析:由于金属棒ab在恒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则abcd回路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则在圆环处产生垂直于只面向外的磁场,随着金属棒向右加速运动,圆环的磁通量将增大,依据楞次定律可知,圆环将有收缩的趋势以阻碍圆环的磁通量将增大;又由于金属棒向右运动的加速度减小,单位时间内磁通量的变化率减小,所以在圆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不断减小。 13. (6分)一个原子中含有           个质子,含有           个中子,含有             个电子。 参考答案: 92;146;92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为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如图甲所示,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该同学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图乙的所示的坐标纸上,并画出了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同学的研究过程体现了物理学研究的一般性过程,由实验得出数据,再利用图象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物理规律        B.从数学角度来看,图中直线方程为(其中y是对应v,x对应t,b是纵轴截距对应v0k对应加速度a),则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就是v=v0+at        C.从数学角度来看,图中直线方程为(其中y是对应v,x对应t,k对应加速度a),则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就是v=at        D.作图时,能够让大部分点落在上面的直线上更能体现小车的直实运动规律 参考答案: C 15.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①为了消除长木板与小车间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必须在长木板远离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薄木板的位置,直至不挂砂桶时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做____运动。 ②挂上砂桶后,某同学只改变小车的质量进行测量。他根据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作出图乙的a-m图象,请根据图乙在答题卡上的图丙中作出图象。 ③根据图丙,可判断本次实验中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为    N。 参考答案: )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保证沙桶的重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大小。图线的斜率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如图所示,A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另一卫星B的圆形轨道位于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o,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O为地球中心. 求卫星B的运行周期.(2)如卫星B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O、B、A在同一直线上),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它们再一次相距最近? 参考答案: 见解析 (1)由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     忽略地球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