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东直门中学 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北京东直门中学 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水、液氯都含有氯气分子,均为混合物   B.胶体与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可以通过滤纸   C.SiO2与Al2O3都既可以与酸又可以与碱反应,故都是两性氧化物   D.玻璃、水泥、陶瓷、光导纤维都是硅酸盐材料 参考答案: B 略 2. 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参考答案: A A、瓷器属于硅酸盐,属于无机物,故A正确;B、丝绸的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物,故B错误;C、茶叶中主要物质为有机物,故C错误;D、中草药中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故D错误。 3. 有三个热化学方程式:① 2H2 (g) + O2 (g) = 2H2O (g) ,放出 Q1 kJ的热量; ② 2 H2 (g) + O2 (g) = 2 H2O (l) ,放出Q2 kJ的热量; ③ H2 (g) + 1/2 O2 (g) = H2O (g) ,放出 Q3 kJ的热量; 则Q1、Q2、Q3的大小关系为 A.Q1 = Q2 = Q3             B.2Q3 = Q1 < Q2、 C.Q3 < Q2 < Q1             D.Q1 < Q2 < 3Q3 参考答案: B 略 4. 能鉴别CO2和SO2的试剂是 A、酚酞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紫色石蕊试液     D、品红溶液 参考答案: D 5. 下列微粒中只具有还原性的是(    ) A. Cl-            B. Cl           C. H+               D. H2O 参考答案: A 略 6.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参考答案: C 7. 将两个铂电极插入氢氧化钾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可构成甲烷燃料电池,已知通入甲烷的一极,其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 = CO32—+7H2O;通入氧气的一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O2+4H2O+8e- = 8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入甲烷的电极为正极              B.在燃料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该燃料电池总反应为:CH4+2O2+2OH—= CO32—+3H2O 参考答案: D 略 8. 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 NaHCO3 ② Al2O3 ③ NaAlO2 ④ Al  ⑤(NH4)2CO3 ⑥ AlCl3 ⑦ Al(OH)3 A. ① ② ③ ④ ⑥    B. ① ② ④ ⑤ ⑦ C. ① ③ ④ ⑤ ⑦    D. ① ② ⑤ ⑥ ⑦ 参考答案: B 【分析】 中学常见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有:铝、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弱酸酸式盐、弱酸的铵盐、蛋白质、氨基酸等。 【详解】①NaHCO3是弱酸酸式盐,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钠、二氧化碳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碳酸钠,故①正确; ②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偏铝酸钠,故②正确; ③NaAlO2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③错误; ④Al属于两性金属,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氢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偏铝酸钠与氢气,故④正确; ⑤(NH4)2CO3 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钠、二氧化碳与水,与氢氧化钠浓溶液反应得到碳酸钠、氨气和水,故⑤正确, ⑥AlCl3与硫酸不反应,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偏铝酸钠,故⑥错误; ⑦Al(OH)3 是两性氧化物,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偏铝酸钠,故⑦正确。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碳间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的烃一定是饱和链烃 B、分子组成符合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 C、正戊烷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 D、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3的烃有2种 参考答案: B 略 10. 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   A.Cu + AgNO3→Cu(NO3)2              B.Cu + HNO3(稀)→Cu(NO3)2 C.Cu + HNO3(浓) →Cu(NO3)2                   D.  参考答案: D 略 11. 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 ① 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 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 ③ 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      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   ⑤ 过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③⑤②①④   参考答案: A 略 12.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0.5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②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③通常状况下,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④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⑤常温下,4.4g CO2和N2O(不反应)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3 NA ⑥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 ⑦标准状况下,22.4 L SO3含有的分子数为NA ⑧在常温常压下,1 mol O2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⑨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⑩将100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粒数目为0.01NA A.①②④⑧     B.③⑥⑨⑩     C.④⑤⑥⑧    D.④⑤⑧⑨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①没有指明是否是标准状况,因此11.2L不一定等于0.5mol,故错误;②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2.4×2×1/22.4mol=2mol,故错误;③通常状况不是标准状况,无法计算体积,故错误;④N2O4看作是NO2,因此原子物质的量为92×3/46mol=6mol,故正确;⑤两者摩尔质量44g·mol-1,都是三原子分子,4.4×3/44mol=0.3mol,故正确;⑥KIO3只作氧化剂,KI一部分作还原剂,因此生成3molI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5mol=5mol,故正确;⑦标准状况下,SO3不是气体,故错误;⑧物质的量与条件无关,因此1molO2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正确;⑨没有说明溶液体积,因此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故错误;⑩胶体是一种集合体,胶粒物质的量小于0.01mol,故错误;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 13. 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 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Cl3溶液 B. 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SO4溶液 C. 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为Fe2(SO4)3溶液 D. 正极为Ag,负极为Cu,电解质为CuSO4溶液 参考答案: A 分析:根据2Fe3++Fe=3Fe2+知,铁易失电子而作负极,比铁的活泼性弱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铁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的铁盐,据此判断。 详解:A.铁作负极,铜作正极,电解质为可溶性的氯化铁,则符合题意,A正确; B.铁作负极,碳作正极,电解质为FeSO4溶液,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符合题意,B错误; C.Zn作负极,Fe作正极,电解质为可溶性的硫酸铁,所以不能构成该条件下的原电池,则不符合题意,C错误; D.Cu作负极,银作正极,电解质为CuSO4溶液,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符合题意,D错误; 答案选A。 14. 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2、H2、HCl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2)>p(H2)>p(HCl)                  B.p(HCl)> p(N2)> p(H2) C.p(H2)> p(HCl)> p(N2)              D.p(H2)> p(N2)> p(HCl) 参考答案: D 略 15. 下列叙述中,金属a的活泼性肯定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C.1mol a 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 D.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对一份稀溶液作初步分析发现,溶液无色、澄清,其中可能含有SO42﹣、Na+、CO32﹣、H+、HCO3﹣、Cl﹣等离子中的若干种,然后又做了如下实验,以确定这些离子是否大量共存. ①用pH试纸测溶液pH,pH试纸显红色. ②取2mL溶液,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 ③对②中所得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上层清液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结果又生成了白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2)上述实验中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 参考答案: (1)H+、SO42﹣; CO32﹣、HCO3﹣; (2)Na+、Cl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分析】①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试纸显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与H+离子反应的离子不能共存, ②取2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结果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为BaSO4,故能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 ③取②中的上层清液,此时引入了氯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结果又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Cl﹣离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①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试纸显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说明溶液呈酸性,CO32﹣、HCO3﹣与H+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则一定不含有CO32﹣、HCO3﹣; ②加入足量氯化钡和稀硝酸溶液,结果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为BaSO4,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 ③取②中的上层清液,此时引入氯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结果又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Cl﹣离子;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H+、SO42﹣,一定没有CO32﹣、HCO3﹣离子,故答案为:H+、SO42﹣; CO32﹣、HCO3﹣; (2)取②中的上层清液,此时引入了氯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结果又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Cl﹣离子,故答案为:Na+、Cl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0分) 某有机物0.1mol和标准状况下的氧气5.6L恰好反应完全,所得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