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7篇)

举报
资源描述
榜样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7篇) 榜样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1)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广大青年干部要从朱治国同志的精神品质中汲取脚踏实地、奋勇争先的精气神,自觉向他看齐,在“追星赶月逐日”之路中辉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生命答卷”。 在“追星”之路中辉映一心向党的“生命答卷”,感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死不休”的赤胆忠心。“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这是朱治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服从组织安排来到距离西宁老家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常年都是“亮眼一睁,忙到熄灯”的工作模式,在他生命的最后两个月,他几乎天天“连轴转”。22年工龄,25年党龄,43年的短暂一生,他将生命的大半部分时间扎根在高原,正是这颗拳拳“忠心”,让他在戈壁滩里乐此不疲。“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青年干部追星就要追“榜样之星”,做朱治国的“铁杆粉丝”,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冲在前面,自觉将小我融入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时代需要之中,让青春奋斗的脚步与祖国发展的心劲同向同行,用炽热的信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在“赶月”之路中辉映一心为民的“生命答卷”,感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担当情怀。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朱治国是群众当中赞不绝口的“好尕娃”,他上高原、进牧区、走村舍,走遍全省362个乡镇,培训了3200余民干部;他快马又加鞭推动解决村(社区)干部报酬偏低;他脚步不停、思路不断,推动的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实施;他用“日拱一卒”的担当,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新时代青年干部要保持追风赶月青春状态,去百姓炕头看一看群众“紧皱的眉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甘为疫情防控中的“人梯”、基层治理中的“铁肩膀”、迈向共同富裕中的“孺子牛”,用绕日运行的坚持跑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新时代的实绩。 在“逐日”之路中辉映一尘不染的“生命答卷”,感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情怀。行廉志洁,与日争光。“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是朱治国同志的人生“信条”。不谋私利,正确行使公权力,他没让“身边人”“家里人”“沾”自己一点“光”,他与妻子异地两年时间里,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以正治国”的浩然正气,在党和人民期盼的事业中大放异彩,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奔赴新征程,青年干部当以“麦穗”扬首逐日之势,一辈子自强不息、从实而终,主动到艰苦环境、吃劲岗位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建功勋,始终把初心和使命作为“风向标”,依靠日复一日的坚守和无私奉献,换人民的“幸福一辈子”,真正将基层工作做进群众“心坎里”。 榜样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2)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治国孜孜不倦、铁胆忠魂、默默无闻、穷极一生奉献给了组工事业,他坚定信仰、政治忠诚、作风过硬、无私奉公,是新时代组工干部的光辉典范,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精神标杆。作为一名组工人,对朱治国的伟大事迹和光辉形象钦佩不已,在今后工作中,将以之为榜样和旗帜,不断鞭策自己、激励自我、鼓舞奋进,始终学习和汲取他的精神风骨和崇高本色、组工情怀,答好组工人“三张答卷”,为争创新时代组织部门“第一等的工作”贡献新力量。 答好政治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信仰答卷。朱治国曾坚若磐石地说,“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组工干部是党的干部,组工人是群众的公仆,一心向党、忠贞不渝,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忠诚老实、听党指挥、务实担当的具体实践。朱治国之所以能够无怨无悔忠诚向党、永远战斗在最前线,正在于他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厚实的组工风范,始终以政治硬、信仰坚、守忠诚严格要求自我。作为组工人,要以政治绝对过硬、对党绝对忠诚自我约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党的精神,武装头脑、融入血脉、浸入基因,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永向党。 答好坚持英勇斗争、砥砺顽强奋进的实干答卷。朱治国把“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作为人生信条,以“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作为干事理念,不为难为找借口、只为干好找办法,这是一名组工人敢于斗争、勇于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写照,更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奋发向上、昂扬斗志、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不拔、“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强不屈、“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坚毅品质,以组工人艰苦卓绝、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书写新的荣光。 答好永葆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为民的初心答卷。组织部门是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职能部门,承担着选干部、配班子、立贤能的职责使命。朱治国曾经刚正无私地指出,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而不是“自留地”。明白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做到权力为党和人民事业而用,把权力当作责任和使命,这是组工人清正自守、刚正不阿、一尘不染、一心为公的初心释放,更是组工人浩然正气、是非分明、顶天立地的伟岸情怀。以朱治国为榜样,就要像他一样干净清白、一生赤诚、清清爽爽,为事业、为人民、为使命而义无反顾、不计得失。 榜样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3) 2022年6月11日,朱治国同志因突发心源性疾病不幸离世,他用生命诠释了使命,带给人们无限感动和惋惜,他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诠释了新时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怎么样,该怎么样,能怎么样。对于我们如何在新时代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践行者和捍卫者,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学习朱治国同志“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爱岗敬业精神。最初的历练映照最后的坚守。朱治国同志一直全身心扑在事业上,他历任等职务,在每个岗位都立足实际,担当务实。朱治国同志无论是格尔木市委组织部科员、还是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组织处处长、部务委员、副部长兼省委两新工委书记,他始终坚强党性、对党忠诚,用自己的行动为党的形象增添光彩,用生命之火映红党的旗帜。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工作热情,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他立志走完青海所有的村庄。从基层党建考核到干部考察,从村“两委”报酬调整调研到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从基层换届选举到党员教育培训,只要下乡,他都翻出地图勾画标记,“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他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壮丽事业,在不懈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朱治国同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艰苦奋斗精神。朱治国同志在工作岗位上始终有着实干肯干、甘为人梯的职业操守。朱治国发现,青海4149个村32000多名“两委”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12%,工作中“有想法、没办法”“有力气、没技术”的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制约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朱治国展开深入调研,联合青海开放大学、市州电大骨干教学力量赴湖南“取经”,科学规划专业和课程,还制定激励报名的有效办法。他说,乡村振兴,基层班子的力量是最重要的。 学习朱治国同志“直挂云帆济沧海”干事创业精神。“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朱治国同志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多次得到中央有关部门肯定,赢得党员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赞誉。朱治国在调研时发现基层干部腿跑断、嘴磨破,却付出多、收入少、保障不足的实情,回来后,朱治国连日加班,牵头写报告、拟方案,经部里上报,再到省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沟通,仅仅两个多月,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出炉并实施。这项工作也获得中组部肯定,青海的基层干部报酬在西北五省区名列前茅。 从朱治国同志的身上看到了组工干部态度与坚持的成效,看到组工干部的操守与品格。他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为民服务的态度值得广大组工干部学习,他的感人事迹、高尚形象和崇高精神,引领着我们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懈努力。 榜样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4) 近日,《新闻联播》以《朱治国:心中有信仰 肩上有担当》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朱治国同志从事组织工作22年,始终兢兢业业、为民服务,大力推进党建和扶贫攻坚,推动青海省4100多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43岁的朱治国用至死不渝的信念、忠诚、勤奋、担当刻画了优秀的共产党人形象。广大组工干部应向朱治国同志对标看齐,让榜样的力量充盈心灵,化作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自21岁大学毕业之后,朱治国同志工作22年一直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忠诚,对事业赤诚,对人民真诚的最美华章。作为组工干部,当以朱治国同志为“旗帜”,看一看彼此的差距,仔细反思有没有坚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有没有把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成效上。 以榜样为“光”,锻炼本领,厚植“坚实底气”。“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作金。”朱治国同志用实干不断增强自身底气,全省启动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后,他迎难而上,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统筹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让4149个行政村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主动提出并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无数个多个日日夜夜里,青海大地上布满了他走过的痕迹,办公室时常彻夜长明的灯盏和工整清晰的四五十本笔记就是他一心为民、苦干实干最好的证明。作为组工干部,当以朱治国同志为“灯塔”,在实干中充实自己,在思考中塑造自己,在行动中提升自己。 以榜样为“镜”,磨炼品性,凝聚“浩然正气”。朱治国曾说,只有为人干净,做事才能坦荡。尽管身居重要职位,但他始终把权力用到该用的地方,他与妻子异地生活2年,他没因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身边其他的亲戚朋友也都知道朱治国的“油盐不进”,没沾上他一点“光”。他用一言一行诠释了党员干部的“清心寡欲”,坚守住了手中权力的“一尘不染”。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也必须做到公私分明、作风清正,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要坚持“三省吾身”,掸除思想上的灰尘,擦亮初心、激扬动力,做底色干净、风清气正的组工干部和新时代青年。 榜样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精选篇5)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读完其感人事迹,令人泪目、深受感动,深刻感触到了组工干部身上的那份忠诚、干净、担当。同为组工干部,学习朱治国事迹,传承组工精神,就是要留住感动、产生行动,把忠心、匠心、公心融入一言一行和一点一滴,不懈追求组工干部“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追求“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有我”之境,以一天贯穿一生。坚守,是最长情的告白。从青年学子到领导干部,从乡镇科员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无论走得多远,无论身居何职,朱治国都没有忘记为什么出发,保持刚参加工作时那个“不挑活儿”的状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立足岗位,勤恳务实,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对标,是最美好的奔赴。作为组工干部,要始终初心不改、本色不变,一天是那样,一生也是那样,把忠诚融入血脉,将使命扛在肩头;始终眼中有光,心中有爱,保持赤子情怀,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始终把职业当事业,视岗位为战位,潜心谋事、一心干事、精心成事,用一生去经营党的事业,把自己变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