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设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计划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环卫设备公司企业风险管理计划 环卫设备公司 企业风险管理计划 xx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一、 产业环境分析 3 二、 环卫服务行业产业链 6 三、 必要性分析 12 四、 公司基本情况 13 五、 项目基本情况 15 六、 能量释放理论 21 七、 多米诺骨牌理论 22 八、 风险回避常用的方法 24 九、 风险回避的优点与局限性 26 十、 政治风险源 29 十一、 政治风险含义及分类 32 十二、 我国的价格管理体制 34 十三、 商品价格风险的管理 38 十四、 政治风险评估 41 十五、 政治风险的识别 45 十六、 项目风险分析 46 十七、 项目风险对策 48 十八、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 50 劳动定员一览表 51 一、 产业环境分析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创新人才为支撑,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增创发展新优势,促进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增强创新能力。 (一)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突破 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和重大项目建设紧密结合。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重大科技产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一群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全链条、一体化的创新布局,力争取得重大颠覆性创新和群体性技术突破。加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实施高新技术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提升发展工程,推动向创新型特色园区发展,打造创新发展的引擎。支持有条件的设区市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建若干自治区高新园区。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创新中心,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带。 (二)加快建设创新平台 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创新支撑能力。在能源、农林、新材料、先进制造、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培育组建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020年达到86家。推动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积极争取国家科研院所到广西设立分支机构。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基地、野外科学观测站和检测中心。依托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建立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设区市以上产业园区均建立科技孵化器或孵化园,满足中小企业创新需求。支持高校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和服务平台。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利用,提高科研基础设施利用率和科学普及水平。 (三)构建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发挥大型企业技术研发优势,激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开展重大产业关键技术、装备和标准研发攻关,参与政府科技创新规划计划和政策研究制定,构建企业主体、政产学研用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协同创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投入,推动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支持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建设高水平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和服务平台,构建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培育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等科技服务,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四)强化创新政策支持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构建普惠性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完善自治区科技决策咨询制度。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高效统一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科技成果等评估、监督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科研项目、成果、人才评价机制市场化社会化,健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保持科研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准入管理,鼓励发展新业态,加大政府采购对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持力度。实施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面向东盟科技开放合作,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合作建设技术研发和转移机构、科技示范园区、联合实验室,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二、 环卫服务行业产业链 环卫服务业是城市公用事业的一部分,工作内容为对城市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进行维护,具体包括(1)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洒水作业;(2)居民区、公共区域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3)环卫设施如公厕、废物箱、垃圾中转站的建设、维修和保养;(4)城市垃圾、粪便、特种垃圾的终端无害化处理;(5)城市市容景观绿化的规划、建设和养护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城市道路面积达68.30亿平方米,城市清扫保洁面积达67.61亿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79亿吨,粪便清运量1,551.97万吨。按照约10元/平米/年的清扫保洁费用和75元/吨的垃圾清运费用测算,全国市政环卫市场保守估计市场规模达到800亿元。考虑到我国垃圾清运量每年依然保持3%的增速增长,我国环卫服务市场规模近千亿。 2014年我国城市环境卫生固定资产投资额达495亿元,同比增长21.16%,占全国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的3%,环卫行业过去10年维持了16%的复合增长率。 环卫服务主要收入来自于道路清扫和垃圾清运,道路清扫比例在70%左右。根据2014年住建部统计数据,城市清扫面积为67.6亿平方米,县城清扫面积为22.9亿平方米,乡镇达到55亿平米。按目前的清运价格估算,城市清扫市场规模达到540.8亿元,为最主要部分。且考虑一、二线城市目前清扫价格在10-12元左右,且城市平均机械化率仍仅有50%,行业清扫平均价格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近10年来,城市环卫清扫面积年复合增速为8.6%,县、镇层面增速更快,2014年县城清扫面积增速为15.66%。此外,由于县、镇清扫机械化率仅34.4%,所以未来清扫面积和机械化率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预计未来5年,清扫产业整体仍将维持15%以上增速继续增长;垃圾清运层面,2014年城市垃圾清运量为1.79亿吨,预计总营收规模在130亿元。 垃圾清运量在过去5年的复合增速为2.5%,预计营收体量增速将在5-8%。县城、乡镇增速应高于城市。行业营收体量将呈10-15%的增速发展。假设行业增速为12%,到2020年若市场化程度达到60%,即市场化环卫营收体量有望在十三五期间,从300亿元增长到1200亿元。而以海口项目为例,若全国城市均达到海口标准,预计城市环卫收入体量将达到1100亿元。 传统环卫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道路和水域的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垃圾中转站运维和公厕运维等;随着城市管理要求的提高,环卫服务的内容逐渐拓展到绿化管养、建筑垃圾清理、无物业住宅小区保洁、农贸市场清扫保洁、行道树养护管理、交通隔离栏的清洗保洁、牛皮癣清除、突发应急处理事项等更大的范围。 (一)全国道路清扫保洁面积突破126亿平米,机械化率超70% 2020年度全国道路清扫保洁面积突破126亿平方米,比2019年度增加6.3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3%。2020年全国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面积95.3亿平方米,机械化率76%,相比2019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含县级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97.5595亿平方米,机械化清扫保洁面积74.25亿平方米,机械化率76.1%;县城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8.5亿平方米,机械化清扫保洁面积21.07亿平方米,机械化率73.9%。 (二)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35亿吨,焚烧处理占比超60% 202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35亿吨,其中:焚烧处理14607.6万吨,占62%;卫生填埋处理7771.5万吨,占33%;其他处理方式1073.2万吨,占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高达99.7%。2020年全国无害化处理厂数为1287座,其中卫生填埋、焚烧、其他无害化处理厂数分别为644座、463座、180座;全国无害化处理能力为963460吨/日,其中卫生填埋、焚烧、其他无害化处理能力分别为337848吨/日、567804吨/日、57808吨/日。 (三)环卫专用设备总数超30万辆,复合增长率超10%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由2011年约1.64亿吨增长至2020年约2.35亿吨,复合增长率为3.66%。随着垃圾清运量的不断增长,相应的环卫专用设备数量也迅速增加。全国城市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从2011年的100,340辆增加到2020年的306,422辆,复合增长率为11.81%。 (四)多项政策助推环卫服务细分产业不断发展 2019年6月,住建部等部委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国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包括环卫服务在内的固废处置产业链都将受益于垃圾分类体系的推进及完善。 目前,我国城市、县城、镇和乡环卫车保有量约超45万辆,环卫车占全国机动车比例约千分之一,未来发展潜力巨大。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环卫车产业政策呈现井喷式增长,2020年总共有17个国家和重点地方政策,而在2015-2019年我国于新能源环卫车的政策仍停留在每年5个以内,密集的政策出台极大助推新能源环卫车推广进程。 2021年国内新能源环卫设备上险量4052台,同比增长9.1%,行业渗透率为4%。虽然行业整体产品需求仍然以传统动力(柴油、燃气)产品为主,但新能源产品增速远超传统车,且新能源需求由2020年的北京、深圳占比60%以上,逐步演变为遍地开花的趋势。 2021年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快速推进。包括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推广、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数字乡村建设及农村人居环境监测监控等多个领域。由此带来农村环卫服务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沿海地方政府海洋垃圾防治工作也取得进展。生态环境部指导沿海地方建立健全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实施海洋垃圾入海防控与专项整治。目前,环渤海三省一市、福建省和海南省等均已建立海上环卫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海洋垃圾的及时清理和常态化监管,这也加速了海上环卫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基本满足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县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到2025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这为中长期包括环卫服务产业在内的固废产业链发展提供了确定的广阔的空间。 (五)环卫市场化改革向基层扩展,城区环卫市场化率超70% 截止2021年底,全国完成城区(首轮)环卫市场化改革的区县数量为2006个,城区环卫市场化率为70.34%。截止2022年3月初,全国完成城区(首轮)环卫市场化改革的区县增至2022个,与2021年年底相比,增加16个区县,城区环卫市场化率提升至70.89%。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环卫服务市场化改革从沿海城市推广至三四线城市、中西部地区及县城、村镇等,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