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重庆市渝北区高一第二学期化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5份试卷合集》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Ch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答案】B【解析】【分析】分子式为GHKA的有机物可能是竣酸或酯,能与饱和NaHCOs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说明该有机物含有-COOH,为饱和一元较酸,烷基为-C4H9,丁基异构数等于该有机物的异构体数。【详解】分子式为CsHioOz的有机物能与NaHCOs能产生气体,说明该有机物中含有-COOH,为饱和一元痰酸,则烷基为-C4H”七国异构体有:-CH 2CH 2CH 2cH 3,-CH(佻)CH2cH3,-CH2cH(CH3)C H3,-C(CH3)3,故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为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特定结构的同分异构体书写,侧重于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官能团的性质与确定,熟练掌握碳原子数小于5 的煌基的个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3 C(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 B.A的浓度不再变化C.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C的质量不再变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容器的容积固定,则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故 A 选;B.A 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平衡,故 B 不选;C.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C 不选;D.只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C 的质量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D 不选;答案选A。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3.在一个不导热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O(g)和 HzO(g),一定条件下使反应CO(g)+H2O(g)-COXgHHXg)达到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反应物浓度:A 点小于C 点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C 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最大D.At产At2时,生 成 H2的物质的量:AB段小于BC段【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一个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由于容渊恒容,因此压强不影响反应速率,所以在本题中只考虑温度和浓度的影响.结合图象可知反应速率先增大再减小,因为只要开始反应,反应物浓度就要降低,反应速率应该降低,但此时正反应却是升高的,这说明此时温度的影响是主要的,由于容器是绝热的,因此只能是放热反应,从而导致容器内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详解】A.A 到 C 时正反应速率增加,反应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减小,所以反应物浓度:A 点大于C 点,故 A 错误;B.从 A 到 C 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 B错误;C.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其实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C 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显然还在改变,故一定未达平衡,故 C 错误;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越快,生成氢气的产率将逐渐增大,At产At?时,氏的产率:AB段小于BC段,故 D 正确;故答案为Do4.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A.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B.氢氧化铝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的碱性C.磷酸的酸性强于硝酸的酸性D.SiHk比CL稳定【答案】A【解析】分析:A、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往往既具有金属性和非金属性;B、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详解:A、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往往既具有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因此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A 正确;B、金属性镁大于铝,氢氧化铝的碱性弱于氢氧化镁的碱性,B 错误;C、非金属性P 小于N,则磷酸的酸性弱于于硝酸的酸性,C 错误;D、非金属性C 大于硅,则 CH 比 Sifh稳定,D 错误。答案选A。5.室温时,下列液体的密度比纯水密度小的是A.硝基苯 B.澳苯 C.四氯甲烷 D.苯【答案】D【解析】【详解】A.硝基苯的密度比水大,A 项错误;B.溟苯的密度比水大,B 项错误;C.四氯甲烷的密度比水大,C 项错误;D.苯的密度比水小,D 项正确;答案选D。6.反应A(g)+2 B(g)口 C(g)+D(g)+Q kJ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Q=E2B.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 i减小,E z 不变C.Q 0,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若减小体积,平衡会移动,当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A的平衡浓度增大【答案】D【解析】【详解】A.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则Q=E 2-E,故 A 错误;B.催化剂使正逆反应的活化能都降低,反应速率加快,则E,减小,E2减小,故 B 错误;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 C 错误;D.缩小体积,虽然平衡正向移动,但由于体积减小,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睛】升高温度,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因为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CH;B.过氧化氢的电子式:H;0:0:p H-HC.NHj的电子式:H:N:HD.乙酸的球棍模型:【答案】D【解析】分析:A、烯的结构简式中碳碳双键不能省略;B.过氧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C、N&中N原子的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D.乙酸分子中含有1个甲基和1个竣基,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A错误;B.过氧化氢属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B错误;C、N d的电子式为:H:N:H,故C错误;D.乙酸分子中,H碳原子比较最大,其次是O原子,H原子比较最小,则乙酸的球棍模型为: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电子式的书写方法判断,注意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书写原则,明确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及区别。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掌握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8.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为+2,R元素位于周期表的A.IA 族 B.HA 族 C.IHA 族 D.VA 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对于主族元素而言,最高正价等于其族序数(O、F除外),R的最高正价为+2价,则该元素位于H A族,故答案选B。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物理变化B.乙烯的产量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C.含硫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D.减少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结构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答案】A【解析】【详解】A.煤的气化是让煤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煤的液化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直接液化是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间接液化是先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液态有机物,都是化学变化,故 A 错误;B.由于乙烯是从石油炼制过程中生产的气体里分离出来的,乙烯的制造过程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乙烯的产量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故 B 正确;C.酸雨是由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导致,含硫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故 C 正确;D.减少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结构可有效的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故 D 正确;答案选A。1 0.已知Nth、HC1极易溶于水,CL能溶于水。下列各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1 I U E水 NaOH溶液 驳石灰 A.利用吸收多余的氨气B.装置可用于除去COz中的H C1C.装置可用于干燥氨气D.装置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压、8 2、CL、HC1等气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水吸收,但需要采用倒扣漏斗防止倒吸,故 A 正确;B、CO?和 HC1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故 B错误;C、氨气为碱性气体,可以碱性干燥剂碱石灰干燥氨气,故 C正确;D、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短进长出的方式连接,即为下排空气法收集,C、Ch、HC1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长进短出的方式连接,即为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D正确;故选B。11.工业上利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产物再溶于水的方法制得盐酸,流程复杂且造成能量浪费。有人设想利用原电池原理直接制盐酸的同时,获取电能,假设这种想法可行,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A.通入氢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B.两极材料都用石墨,用稀盐酸做电解质溶液C.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通氯气的电极移动D.通氯气的电极反应式为C12+2e-=2C【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利用原电池原理直接制盐酸的方程式为:H2+C12=2HCLA、氢气发生氧化反应,故通入氢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错误;B、两极材料可以都用石墨,一极通入氢气,一极通入氯气,可以用稀盐酸做电解质溶液,正确;C、在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氯气发生还原反应,通氯气的电极为正极,正确;D、通氯气的电极为正极,发生得电子得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I2+2e=2Cl,正确。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2.分子式为C 5 H 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 种 B.6 种 C.7 种 D.8 种【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该分子式符合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酸的通式。醇类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而酸不能。根据碳链异构,先写出戊烷的同分异构体(3 种),然后用羟基取代这些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的氢原子,就可以得出这样的醇,戊基共有8 种,故这样的醇共有8 种,D 正确,选 D。13.一定温度下,将 2 moi SO2和 lm olO 2充入2L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下列反应:2SO2+O2 2sO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达到反应限度时,生成2moiSthB.达到反应限度时SO2的消耗速率必定等于O2的生成速率C.达到反应限度时SO2、。2、SO3的分子数之比一定为2:1:2D.SOZ和 SO3物质的量之和一定为2moi【答案】D【解析】【详解】A.反应为可逆反应,2 mol S th 和 1 molCh反应时,达到反应限度时,生成的SC3的物质的量小于2 mol,A 项错误;B.平衡时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达到反应限度时SO2的消耗速率必定等于 02 的生成速率的2 倍,B 项错误;C.分子数的关系与起始量、转化率有关,则不能确定达到反应限度时SO2、。2、SO3的分子数之比,C项错误;D.起始加入2m oiSth,化学反应中S 原子守恒,则最终SO2和 Sth物质的量之和一定为2mol,D 项正确;答案选D。1 4.下列关于实验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冲洗B.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并迅速离开现场C.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应立即用大量水扑灭D.金属钠着火时,可立即用沾水的毛巾覆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浓硫酸溅到手上,应用干抹布擦去,冲洗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有很强的腐蚀性,故 A 错误;B、氯气有毒,能够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所以大量氯气泄漏时,可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并迅速离开现场,故 B 正确;C、少量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应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由于酒精密度小于水,不能够用大量水扑灭,故 B 错误;D、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都反应,则不能用二氧化碳、水灭火,加入沙土可掩盖钠,隔绝空气,可起到灭火的作用,故 D 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