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设备项目风险统计和概率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环卫设备项目风险统计和概率分析 环卫设备项目 风险统计和概率分析 xx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一、 产业环境分析 3 二、 城市环境卫生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4 三、 必要性分析 6 四、 企业危机管理的内容 7 五、 危机管理的定义和特征 13 六、 内部控制制度应规范的内容 15 七、 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19 八、 风险管理措施的分类 20 九、 评价应对方案以及实施成本的评估 22 十、 风险的特征 24 十一、 风险的含义 25 十二、 风险管理的定义 27 十三、 风险管理的程序 29 十四、 风险的基本分类 35 十五、 几类主要的金融风险 37 十六、 公司基本情况 41 十七、 投资方案 42 建设投资估算表 44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45 流动资金估算表 46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48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49 十八、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50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50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52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53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56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58 十九、 项目进度计划 59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59 一、 产业环境分析 建设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强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体经济不断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区域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产业强市成效显著,项目建设鳞次栉比,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迅猛发展、蒸蒸日上,市域综合经济实力和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秀美生态城市。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大幅提升,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农村基本建成美丽乡村。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深入发展,主要污染物减排如期实现省下达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 城市环境卫生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一)行城市环境卫生业简介 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卫生是指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进行的有关废弃物的清扫、保洁、收集、运输、处置、综合利用和社会管理活动的总称,环卫服务涵盖道路清扫、垃圾分类、垃圾转运、厕所清洁等具体业务。 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卫服务具备很强的公共服务属性:一是服务性,环卫的服务对象面向广大的社会群众,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环境卫生方面的服务,保证群众生活环境的健康和卫生。二是基础性,环卫服务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业,属于卫生领域的基础公共事业,其基础特性支撑了社会系统完好运行。三是需求刚性,环卫服务的主要采购方为政府部门,而需求源自居民对于美好居住环境的向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对于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环卫的需求属刚性需求,且在我国上升趋势。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环保政策日趋严厉,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日益严格,有效激活了环卫行业需求;同时,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政策有力推进了环卫产业的市场化进程,环卫行业正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环境卫生管理的行业范围和内涵逐渐延伸,已涵盖清扫保洁、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固废处理、厕所改造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所有的环境综合服务,开始向全域性系统环境治理模式转变。 (二)我国环境卫生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叠加生活垃圾逐年增加的现状,都促进了环境卫生管理行业的发展,使得环卫作业、垃圾处理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住建部发布的《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20》,截至2020年末,全国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97.56亿平方米,其中机械清扫面积74.25亿平方米,机械清扫率76.11%,全年清运生活垃圾2.35亿吨,全国公厕数量16.52万座,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30.64万台;全国县城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8.51亿平方米,其中机械清扫面积21.07亿平方米,机械清扫率73.90%,全年清运生活垃圾0.68亿吨。总体上来看,全国的清扫保洁面积和垃圾清运量近年来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截至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4.72%,但仍不及美国、英国、法国80%以上的城镇化水平。我国城镇化率仍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继续提升,人均生活垃圾产量、人民对环境卫生的质量要求也将不断提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14年中国环卫服务市场规模为1389亿元,其中企业提供服务占市场总额的11.60%,2018年中国环卫市场规模增加至2618亿元,企业提供服务占市场总额的比例增至38.60%;预计中国环卫市场于2023年将进一步增加至5166亿元,届时市场化率将进一步增加至71.00%,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三、 必要性分析 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 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 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四、 企业危机管理的内容 危机管理是企业在探讨危机发生规律,总结处理危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管理范式,是企业对危机处理的深化和对危机的超前反映。企业危机管理的内容包括:在危机出现前的预测与管理、危机中的应急处理以及危机的善后工作。在我国,危机管理具有特殊性。 1、危机前的预防与管理 危机管理的重点就在于预防危机。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乎每次危机的发生都有预兆性,如果企业管理人员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根据日常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对可能面临的危机进行预测,及时做好预警工作,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完全可以避免危机发生,或把危机造成的损害和影响减小。出色的危机预防管理不仅能够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境,积极采取预控措施,而且能为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准备,拟定计划,从而从容地应付危机。危机预防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是危机管理理念之所在。预防危机要伴随着企业经营和发展长期坚持不懈,把危机管理当作一种临时性措施和权宜之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要重视与公众沟通,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关系;同时,企业内部要沟通顺畅,消除危机隐患。企业的全体员工,从高层管理者到一般员工,都应居安思危,将危机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全员的危机意识能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有效地防止危机产生。 (2)建立危机预警系统。现代企业是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不是孤立封闭体系。预防危机必须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危机预警系统,随时收集产品的反馈信息。一旦出现问题,要立即跟踪调查,加以解决:要及时掌握政策决策信息,研究和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要准确了解企业产品和服务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分析掌握公众对本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服务的评价,从而发现公众对企业的态度及变化趋势;要认真研究竞争对手的现状、实力、潜力、策略和发展趋势,经常进行优劣对比,做到知己知彼;要重视收集和分析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自我诊断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 (3)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制订危机处理计划。成立危机管理小组,是顺利处理危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组织保障。危机管理小组的成员应尽可能选择熟知企业和本行业内外部环境,有较高职位的公关、生产、人事、销售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参加。他们应具有富于创新、善于沟通、严谨细致、处乱不惊、具有亲和力等素质,以便于总览全局,迅速做出决策。小组的领导人不一定非公司总裁担任不可,但必须在公司内部有影响力,能够有效控制和推动小组工作。危机管理小组要根据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制定出防范和处理危机的计划,包括主导计划和不同管理层次的部门行动计划两部分内容。危机处理计划可以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生危机,可以根据计划从容决策和行动,掌握主动权,对危机迅速做出反应。 (4)进行危机管理的模拟训练。企业应根据危机应变计划进行定期的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应包括心理训练、危机处理知识培训和危机处理基本功演练等内容。定期模拟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危机管理小组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危机管理意识,还可以检测已拟定的危机应变计划是否切实可行。 (5)广结善缘、广交朋友,运用公关手段来建设和维系与公众的关系,以获得更多支持者。 2、危机中的应急处理 危机事件往往时间紧,影响面大,处理难度高。因此,危机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沉着镇静。危机发生后,当事人要保持镇静,采取有效的措施隔离危机,不让事态继续蔓延,并迅速找出危机发生的原因。 (2)策略得当。即选择适当的危机处理策略。危机处理主要策略包括: ①危机中止策略。企业要根据危机发展的趋势,审时度势,主动中止承担某种危机损失。例如,关闭亏损工厂、部门,停止生产滞销产品。 ②危机隔离策略。由于危机发生往往具有关联效应,一种危机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另一种危机。因此,当某一危机产生之后,企业应迅速采取措施,切断危机同企业其他经营领域的联系,及时将爆发的危机予以隔离,以防扩散。 ③危机利用策略。即在综合考虑危机的危害程度之后,造成有利于企业某方面利益的结果,例如: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有些企业不是忙着推销、降价,而是眼睛向内,利用危机造成的危机感,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搞技术革新,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新产品。 ④危机排除策略。即采取措施,消除危机、消除危机的措施按其性质有工程物理法和员工行为法。工程物理法以物质措施排除危机,如投资建新工厂,购置新设备,来改变生产经营方向,提高生产效益。员工行为法是通过公司文化、行为规范来提高士气,激发员工创造性。 ③危机分担策略。即将危机承受主体由企业单一承受变为由多个主体共同承受。如采用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发行股票等办法,由合作者和股东来分担企业危机。 ⑥避强就弱策略。由于危机损害程度强弱有别,在危机一时不能根除的情况下,要选择危机损害小的策略。 (3)应变迅速。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应变计划。应刻不容缓,果断行动,力求在危机损害扩大之前控制住危机。如果初期反应滞后,就会造成危机蔓延和扩大。1996年,美国某电视台的直播节目指控连锁超市“雄狮食品”出售变质了的肉制品,结果引起该公司的股票价格暴跌。但是,雄狮食品公司迅速采取了危机应对行动。他们邀请公众参观店堂,在肉制品制作区立起透明的玻璃墙供公众监督。同时,采取了改善照明条件,给工人换新制服,加强员工培训,大幅打折促销等一系列措施,将客户重新吸引回来,经过这些强有力的实际行动,最终,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对它的检测结果为“优秀”。此后,销售额很快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4)着眼长远。危机处理中,应更多地关注公众和消费者的利益,关注公司的长远利益,而不仅仅是短期利益,应设身处地地尽量为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减少或弥补损失,维护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20世纪90年代曾经红极一时的“三株口服液”,就是因为对一场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