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定西市重点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成语中与其它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 A.破釜沉舟 B.凿壁偷光 C.火上浇油 D.聚沙成塔 2.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襄阳带到西藏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的(   ) A.分子个数增多 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间隔增大 D.分子体积变大 3.实验室使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各物理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取用粉末状药品 B.点燃酒精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D.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5.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④是一种阴离子 D.②容易得到电子 6.2012年我国新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 B.燃放烟花爆竹 C.植树造林 D.提倡绿色出行 7.日本福岛核泄漏危机发生后,福岛土壤首现剧毒放射性钚元素。原子序数为94的钚元素中,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4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中子数为150 B.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44 C.该原子的质子数为94 D.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0 8.稀土元素又称21世纪黄金”广泛用于电子、军事等城,硝酸铈铵 Ce(NH4)2(NO3)6是稀士元素铈Ce化合物,其中铈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3 C.+4 D.+5 9.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香水瓶打开后,过一会儿屋内闻到香味 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 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 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0.下列图象中,A、B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C、D是用相同质量的双氧水制氧气实验,不能正确反映实验中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加热液体 A.A B.B C.C D.D 12.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第一个发表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拉瓦锡 C.道尔顿 D.卢瑟福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如图表示的是硫、木炭、铁三种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 (1)实验 I 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实验 III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3)为检验木炭燃烧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可在实验 II后在集气瓶中倒入_________,如果_________,则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4)实验I和实验III的集气瓶中均预先加入了少量水,实验I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实验III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若实验III中看不到火星四射,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写两点:① _________②_________。 14.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剧毒,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在常温下直接反应而制得,则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你认为用该收集方法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缺陷,原因是__________。 15.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验(注:该装量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 请根据结果回答问题: (1)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B管气体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一段时间后若A极上方收集到10mL气体,理论上B极上方应当收集到气体______________mL; (4)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不变,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请写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序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实验室在制取氧气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在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 (3)如图F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导管口正上方,一会后可看到铁丝燃烧起来。这样改进后的优点有______(填序号)。 A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B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实验更安全 C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不同,哺乳期妇女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200mg、有下图为某保健品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维生素D3的化学式为C27H44O,则维生素D3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 (2)碳酸钙(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过程) (3)每片药片含钙元素的质量为多少?_____(写出过程) (4)假设某哺乳期妇女每天除食物摄入外,还需另外补充600mg的钙,则每天需服“钙尔奇”_____片。 18.醋酸钠(CH3COONa)可用作调味酱、酸菜、香肠、面包,粘糕等的酸味剂。根据醋酸钠的化学式计算, (1)醋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2)醋酸钠中C、H、O、Na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最简整数比) (3)醋酸钠中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4)l6.4g的醋酸钠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5)______醋酸钠与46g乙醇(C2H5OH)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请回答: (1)集气瓶内注人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未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破釜沉舟、凿壁偷光、聚沙成塔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火上浇油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点睛】 物理变化常表现为形状变化、状态变化、位置变化。 2、C 【解析】 A、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不是个数增多,错误;B、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不是分子质量增大,错误;C、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正确;D、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不是体积增大,错误。故选C。 3、C 【解析】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中,锰酸钾、二氧化锰均为固体,氧气为气体。 【详解】 A、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生成物,其质量应该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A错误;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完全分解,固体质量逐渐成少到为0,即没有剩余。故B错误;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氧气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C正确; D、高锰酸钾固体分解产生了二氧化锰和锰酸钾两种固体,固体物质的总质量逐渐减小,直到反应完全,固体质量保持不变,但不会减少到0。故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A、取用粉末状药品用到的是药匙或纸槽,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正确;B、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正确;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正确;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另外托盘天平的使用是“左物右码”,错误。故选D。 点睛: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物质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5、C 【解析】 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选项A正确;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③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选项B正确; C.④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选项C错误; D.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选项D正确。故选C。 6、B 【解析】 A、 使用清洁能源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故B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故C不符合题意; D、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开私家车,减少有害汽车尾气的排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解析】 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质子数为94,质子数+中子数=244,则其中子数为244-94=150,所以正确; B、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44,所以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质子数为94,所以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核外电子数为94,所以错误。 故选D。 8、C 【解析】 铵根显+1,硝酸根显-1,设铈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1)×6=0,则x=+4。 故选C 9、A 【解析】 A、香水瓶打开后,过一会儿屋内闻到香味,说明香水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正确; 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与分子运动无关,故错误; 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运动,故错误; 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与分子运动无关,故错误。故选A。 10、D 【解析】 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物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固体,故固体的质量不会减少为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加热一定量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