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古诗词中对划线对象变化的表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 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瓷碗破碎 C.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 3.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金刚石、干冰、冰水混合物 B.氮气、氯酸钾、蔗糖水 C.氧气、水、洁净的空气 D.石墨、氨气、石灰石 4.与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铝元素的核电荷数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P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6.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 和安徽 两地率先发现。据报道,药物扎那米韦(化学式为C12H20N4O7)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治疗有效。下列有关扎那米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扎那米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一个扎那米韦分子由12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 C.扎那米韦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6:5:14 D.扎那米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2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粮食酿酒 C.石蜡熔化 D.铁水铸锅 8.下列关于混合物、酸、碱、盐、氧化物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混合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A 冰水混合物 硫酸 氢氧化钠 硫酸钡 干冰 B 焦炉煤气 硝酸 氢氧化钙 碳酸氢钙 四氧化三铁 C 合金 盐酸 碱式碳酸铜 氯化银 一氧化碳 D 空气 醋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氯酸钾 A.A B.B C.C D.D 9.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C时,10g水中分别溶解甲、乙达到饱和,溶解较多的物质是乙 B.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C时分别将甲、乙的溶液蒸发相等质量的水,析出甲、乙的质量相等 D.把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从30°C降温到10°C其质量分数仍为10% 10.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官方消息,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下列关于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的正确说法是(  ) A.青蒿素的相对分子量为282g B.青蒿素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C.青蒿素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8% D.青蒿素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15 :22:5 11.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正确的是(  ) A.量取8.5mL双氧水 B.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硬水软化 1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 B.燃烧需要氧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都会发光放热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会污染空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如图分别是木炭、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有关;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中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二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 (3)比较、归纳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下面对上述化学实验的归纳中,正确的是_____。 A 点燃的木炭和细铁丝都要从瓶口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 B 两个实验都有黑色固体生成 C 两个实验都发生氧化反应,都放热 14.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分析问题: (1)写出实验①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2)写出实验②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集气瓶中有一定量的水或细沙,其目的是_____。 15.(1)如图是某同学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盐水的过程 ①请改正图中的错误(至少两种)a________- b________ ②操作步骤: a.计算: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水的体积;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从下列中选用:、、); c.溶解: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若用自来水配制,自来水是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d.装瓶贴签 ③如果配制的盐水中,的质量分数小于5%,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 a量取水时仰视刻度 b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溶液溅出 c氯化钠不纯 (2)请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 ②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G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此时还需要________(填仪器名称),氧气由________(填“b”或“c”)进入G中。 16.某兴趣小组同学欲用下列装置制二氧化碳并进行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同时收集产生气体。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 ,。 产物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部分性质见下表: 碳酸钠 氢氧化钠 加水 无气泡 无气泡 加稀盐酸 有气泡 无气泡 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溶液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装置D的作用是_____; (2)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该气体还可以用下图中的_____进行收集(填写字母序号),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 (3)为探究反应后装置C中固体的成分,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取少量C中固体于试管中,加 入_____ _____ C中固体中一定没有过氧化钠 另取少量C中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适量_____ _____ C中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钠,____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没有”)有氢氧化钠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下图是两种化肥标签的一部分, 请回答:(1)从标签上看,两种化肥具有共同的物理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2)这种“尿素”和“碳酸氢铵”的含氮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3)从含氮量角度,50kg这种碳酸氢铵相当于_______kg(精确到0.1)这种尿素。 18.硝酸铵化学式为NH4NO3,根据化学式完成下列问题: (1)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2)磷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列式计算) (3)20g的硝酸铵含氧元素质量是多少_________?(列式计算)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所需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  和  (填字母);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必须考虑的是   (填序号). (2)MnO2在该反应中可以重复使用,理由是   . (3)要制备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或  (填字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A、紫烟是弥漫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形成的,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得火则飞,不见埃尘 ,意思是:汞易挥发,遇火即转变成气态,弥散进入空气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一片磁针石受地球磁力作用,指向南方,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化作春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C 【解析】 试题分析:A、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考点:物质的分类 4、B 【解析】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选B 5、B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5,表示原子序数为15;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故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磷,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即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P,故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