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电子备课(第二单元)

举报
资源描述
单元内容本组教材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安排了“综 合 性 学 习 阅 读 链 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等多项训练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把自己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真实的感受说出来、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阅读中外伟人、名家的童年故事(或励志名言),开拓视野、增进了解、激励自我。单元教学总目标: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3、丰富语言积累;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课 题5古诗词三首课型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 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3.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重点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难点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具学具教材处理及设计思路二次备课(手写)年 月 日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 家 听 说 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 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 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2.小 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弄,逗弄。饱饭,吃饱了饭。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再 读 古 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羲f过程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板书设计5古诗而牧童草铺 横野笛弄 晚风卧月 明 三首无拘无束AJ自由自在作 业 设计、安排一、看拼音写词语。m i 16n9 suo yl j l 16ng lian p6ng()()()()二、按要求完成古诗词练习。1、默 写 牧童后两句诗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教学反思课 题5古诗词三首课型新授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教学重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教具学具教材处理及设计思路二次备课年 月 日教学过濯(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 一 首 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 里 写 的 舟过安仁(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2.小 组 赛 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4.小 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小 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教学过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5.汇报展示: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3.诵读古诗。(五)拓展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无雨张伞-不是遮头,是遮风目标测评一、默 写 舟过安仁教学反思课 题5古诗词三首课型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教学重点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难点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具学具鼓学教材处理及设计思路二次备课年 月 日(-*)导入,解题1.板书课题,读题。2.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 读 成“h e”清平乐本来过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震“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 思 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初读,正音i.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三)再读,解意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3.小 组 合 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工J 音尼、田J。、O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四)精读、悟情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3.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学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过(五)熟读,成诵程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3.熟读成诵。板书设计5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f茅檐 低小 环 境J j美 1溪上 青 青 草;和 谐 翁媪 相媚好人物 大儿 锄豆 怡然自乐)中儿 织鸡笼小儿 卧剥莲蓬目标测评1、清平乐村居(_ _ _ _ _ _ _ _ _)茅檐低下,_ 白发谁家翁 媪?大儿 _,中儿_ _,最喜小儿_ _ _ _ _ _ _ _,溪头卧剥莲蓬。这首词是宋代词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写的,它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朗读时要读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教学反思课 题6.冬 阳 童 年 骆驼队课型第1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教学难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教具学具数学过程教材处理及设计思路二次备课年 月日(-)歌曲激情,解释课题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播放歌曲:童年)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2.教师总结,“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 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 文 正 是 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思 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2.全班汇报、交 流(教师及时板书)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藏学过程的不同读音。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 自然段);再讲了 “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 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反复读第4 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 会“我”的傻样)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一画词句写感受一有感情朗读。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板书设计6.冬阳童年骆驼队看骆驼咀嚼看骆驼系着铃铛感觉冬阳温暖夏日不见骆驼 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目标测评一、看拼音写词语。zhan mao xie mei ju jue()()()二、词语搭配。干冷的 驼铃声安静的 步伐软软的 空气寂寞的 态度轻松的 旅程悦耳的 脚掌教学反思课 题6.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型第2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教具学具教材处理及设计思路二次备课年 月 日教学过程一、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