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化学符号与名称相符合的是( ) A.碳酸钠 NaCO3 B.铁离子 Fe2+ C.氧元素 O2 D.干冰 CO2 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用灯冒盖灭燃烧着的酒精灯 B.剩余药品丢弃在废液缸中 C.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D.给试管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3.化学变化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个数 D.原子种类 4.秋季的射阳更迷人,下列情景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东部有一排排白色的风车随风转动,人们利用风力发电 B.万亩良田里铺满金黄稻子,农民们将水稻加工成大米 C.青绿的树叶镶嵌着黄色的叶片,黃色的叶片随风飘落 D.葡萄架下坠着一串串紫色的葡萄,人们将葡萄酿成美酒 5.取一定量经粉碎的铜锌合金,先加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酸溶)后过滤,再将洗净后滤渣在O2中充分灼烧。固体质量(g)与各实验时间关系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中Zn的质量为3.2g B.a-b段反应得蓝色溶液 C.合金中铜、锌质量比为32:65 D.c-d段固体为CuO,m点对应的质量为4g 6.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下列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彩旗飘扬 B.气球升空 C.燃放礼花 D.声音远扬 7.下图是生活中常见洗涤用品的 pH, 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的组合是 A.洁厕灵和消毒液 B.肥皂水和炉具清洁剂 C.消毒液和肥皂水 D.消毒液和炉具清洁剂 8.吸烟有害健康,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主要原因是 A.分子体积小 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是原子构成 9.紫薯富含淀粉、钾、铁、钙、硒等,有较好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10.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B.炉火上放盆水,可预防煤气中毒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进行灯火实验 D.钙、铁、锌、硒都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下图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氧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铝元素的质子数是 。 (2)C粒子属于 (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为原子,则ⅹ= 。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如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选用的收集装置为C或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6)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氧气的体积,用10L量筒接收排出的水时,液面如图所示,该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L,从而收集到_______L氧气。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如图一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 ①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操作方法和现象是_____。 (2)如图二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③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_____; ③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_____。 (3)“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三所示:(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①“生命吸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填字母,下同),超滤膜的作用是_____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杂质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②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_____方法。 ③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A.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B.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 C.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D.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14.小华同学在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加热,成功的制取并收集了几瓶气体。 (1)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Ⅰ.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Ⅱ.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Ⅲ.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成红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猜想二:该气体为_____;猜想三:该气体为氯气和氧气。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小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_____成立 (2) 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评价) 老师认为小明结论正确,而小华的不正确,原因是_____。 (拓展应用) Ⅰ.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红色,该现象说明该反应还生成了_____。 Ⅱ.通过实验证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到一定温度,其中二氧化锰不仅能作为催化剂使氯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同时二氧化锰也能直接与氯酸钾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两种气体,请根据以上分析,写出后一个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 (知识迁移) 小明在实验时,联想到了渔民用过氧化钙(CaO2)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 (猜想)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现象 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 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反思)小林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请你帮他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购得用于增氧的过氧化钙产品(杂质不含钙元素),标签如图所示。试计算: (1)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该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同学甲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几瓶无色气体, (1)如图所示放置,请你推测该气体除颜色、状态以外的其他一些物理性质:___ (2)同学乙确定这是氧气,检验方法_____ (3)同学甲做了红磷和铁丝的性质实验,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写出铁丝燃烧的现象:_____。 (4)乙同学为了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点燃1g光亮镁条。反应结束后,仔细收集白色粉末称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理论上应该大于1g,原因_____。乙同学实际称白色粉木小于1g,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 (不考虑误差) (5)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若加热反应结束产生氧气0.06mol则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列式计算)______ 16.蔗糖的化学式为,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品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蔗糖中、、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2)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 (3)要配制的蔗糖溶液,需要蔗糖的质量为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D 【解析】 A.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 B.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Fe3+,故错误; C.氧元素O2,书写错误,应为“氧元素的符号为O”,故错误; D.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故正确. 故选D. 2、B 【解析】 A. 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B. 剩余药品应该放入指定容器中,而不能随意丢弃; C. 在实验室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更不能品尝药品; D. 给试管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以免喷出伤人。 故选:B。 3、B 【解析】 解:化学变化的判断从物质的角度是新物质的生成,而新物质必然是新的分子,所以这并不违背,其实分子种类的改变是微观分析,而新物质属于宏观的变化。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新物质的形成,这个过程要发生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D 【解析】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风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B、将水稻加工成大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C、黃色的叶片随风飘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D、葡萄酿成美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C 【解析】 由于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由图示可知,铜的质量为3.2g,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9.7g-3.2g=6.5g,铜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了氧化铜,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4g; A、由上述分析可知,锌的质量为6.5g,故A错误; B、a~b段反应得是硫酸锌的溶液,是无色溶液,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合金中铜、锌质量比为3.2g:6.5g=32:65,故C正确; D、c~d段固体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固体为Cu和CuO的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详解】 A、彩旗飘扬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气球升空与物质的密度有关,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燃放礼花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