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历年考题及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九章 医学心理学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总论 1.(201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不包括( ) A.研制抗精神病药物 B.探讨心理评估、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与方法 C.心理行为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D.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和影响规律 E.通过心理行为调整达到预防、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作用 【参考答案A】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不选D);②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不选C);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不选D);⑤研究医疗过程中医患关系的特征及增进医患关系的途径和方法;⑥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不选E)。不研究治疗方法在治疗中的影响、不研究精神病领域(选A)。 2.(2015)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不包括( ) A.心身统一的观点 B.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 C.认知评价的观点 D.情绪影响的观点 E.道德约束的观点 【参考答案E】医学心理学的6个基本观点为:心身统一的观点(不选A)、社会对个体影响的观点、认知评价的观点(不选C)、主动适应和调节的观点(不选B)、情绪因素作用的观点(不选D)、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选E。 3.(2013)面对同样的社会应激,有人难以适应而得病;有人很快渡过难关。医学心理学解释此现象的基本观点为( ) A.社会影响的观点 B.情绪作用的观点 C.个性特征的观点 D.心身统一的观点 E.主动调节的观点 【参考答案C】应激易感性理论中认为决定个体的抵抗能力有两个基本因素,即应对的能力和社会支持。包括了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应激应感性,其中心理层面涉及认知、情绪、行为、人格特点等多方面,在人格特点方面,在面临相同的应激刺激是由于对应激刺激的认知评价特点等原因而比一般人体验到更多的负面情绪。社会影响的观点、情绪作用的观点、人格特征的观点、心身统一的观点、主动调节的观点在第六版教科书中未提及,根据题干,应选C。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基础 1.(2017)某人做事总是风风火火,速度很快,脾气暴躁,缺乏耐性,而且时不时会出些错误。其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多动质 E.抑郁质 【参考答案 A】多血质表现为活泼易感好动,敏感但不持久,注意易转移,兴趣易变换,精力易分散(B错);黏液质表现为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慢且不灵活(C错);抑郁质者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E错)。胆汁质表现为动作迅速,情绪易于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心境变化大。活动中缺乏耐心,可塑性差(A对);气质不包括多动质(D错)。 2.(2013)心理冲突的类型不包括( ) A.双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E.矛盾冲突 【参考答案E】动机冲突有四种基本形式,双趋冲突(接近一接近式冲突)、双避冲突(避-避式冲突)、趋避冲突(接近-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双重接近-避式冲突)(不选A、B、C、D,选E)。 3.(2014)女,18岁。近几个月来常因琐事与父母发生激烈争吵,闷闷不乐,被诊断为抑郁症而入院治疗。两周后,其父母去探视,患者起初表现出既想见又不想见的矛盾心理,但最终还是决定拒绝见其父母。医生根据病情同意了患者的决定。该患者起初的心理状态属于( ) A.双重趋避冲突 B.趋避冲突 C.回避冲突 D.双避冲突 E.双趋冲突 【参考答案B】患者起初的心态为即想见父母、又不想见,对同一事物产生了两个动机,这一动机冲突为趋避冲突(B对)。 4.(2012)通过感觉、知觉、记忆等进行的活动称为( ) A.意志过程 B.人格倾向 C.情感过程 D.人格特征 E.认识过程 【参考答案E】认识过程:通过感觉、知觉、记忆等进行的活动。选E。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E对)。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白身需要的体验和反馈(C错)。意志是指人们自觉的确定目标,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客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A错)。人格倾向性是决定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动力(B错)。人格特征包括独特性、共同性、社会性、生物性、稳定性、可塑性和整体性(D错)。 5.(2011)短时记忆的记忆量( ) A.4±2 B.5±2 C.6±2 D.7±2 E.8±2 【参考答案D】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问阶段,信息在头脑中存留5秒钟-2分钟,信息储存量有限,一般为7±2个记忆单位(D对,A、B、C、E错)。 6.(2013)个体经验的获得而引起行为发生相对稳定变化的过程称为( ) A.记忆 B.感觉 C.学习 D.知觉 E.思维 【参考答案C】个体经验的获得而引起行为发生相对稳定变化的过程称为学习(C对)。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B错)。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D错)。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A错)。思维是人脑间接地概括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E错)。 7.(2013)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的现象称为( ) A.注意 B.人格 C.记忆 D.情感 E.想象 7.【参考答案A】注意: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A对)。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体验和反馈(D错)。想象是对大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E错)。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C错)。 8.(2013)某学生希望毕业后成为外科医师,因此他在临床实习中主动向老师请教,积极为患者服务,并能结合临床案例查阅相关的文献 他的行为表现在意志品质中称为( ) A.自觉性 B. 坚韧性 C.果断性 D.自制力 E.意志力 【参考答案A】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追求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的程度,其外在表现为热情、兴趣等,内在表现为责任心、职责意识等等(A对)。坚韧性是指一个人能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战胜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地向既定的目的前进的品质(B错)。果断性是指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断,并实现目的的品质(C错)。自制性是指一种能够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语言的品质(D错)。意志的品质不包括意志性(E错)。 9.(2016)人的社会件需要不包括( ) A.劳动 B.求知 C.饮食 D.交往 E.尊重 【参考答案C】社会性需要指个体对维持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的要求,如人们对劳动、人际交往、获得成就、符合道德规范等方面的需求(不选A、B、D、E)。生理性需要是指个体对维持其生存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条件的要求,如充饥解渴、避暑御寒、睡眠及性的要求等等。C属于生理性需要(选C)。 10.(2012)男、22岁,大学生、平常乐于助人、尊师爱校。不仅在学习上经常帮助同学,而且在生活上也常常照顾他人,并能积极组织班级的集体活动。这种行为方式在性格的特征中属于( ) A.行为特征 B.意志特征 C.态度特征 D.情绪特征 E.理智特征 【参考答案C】该同学乐于助人、尊师爱校,表现出了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是性格特征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上的表现,属于性格特征中的态度特征(C对)。性格特征不包括行为特征(A错)。意志特征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自觉调整和控制的水平特点(B错)。情绪特征表现为一个人受情绪感染和支配的程度、情绪起伏波动、持续时间长短等等(D错)。性格的理智特征是人们在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E错)。 11.(2014)有些人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有些人敷衍了事,有些人得过且过,这些表现在人的性格特征中属于( )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认知特征 D.情绪特征 E.意志特征 【参考答案A】对工作的态度(勤劳认真、或懒惰马虎),为个体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是性格特征在现实态度方面的体现(A对)。理智特征是人们在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B错)。性格特征不包括认知特征(C错)。情绪特征表现在个体受情绪感染和支配程度、情绪起伏波动等方面(D错)。意志特征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自觉调整和控制的水平特点(E错)。 12.(2015)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解决新问题会产生影响的心理现象称为( ) A.暗示 B.功能固着 C.保持 D.迁移 E.创造 【参考答案D】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D对)。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A错)。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B错)。保持是记忆的基本过程。是指人对事物识记后形成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存储过程(C错)。创造是指将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以达到某种目的行为或想出新的方法,创建新的理论,创出新的成绩和东西。是建立在自己创新的基础上来制造新事物(E错)。 13.(2020)某战士参加抢洪教灾时,接到家里电话,得知母亲病危,十分焦虑,她在电话中哭着对父亲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位战士的动机冲突属于( ) A.趋避冲突 B.双避冲突 C.多重趋避冲突 D.双趋冲突 E.双重趋避冲突 【参考答案D】该战士哭诉忠孝不能两全,她既想参与抗洪救灾对国家尽忠,又想回家看望病危的母亲以尽孝,但是不能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但由于受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同时实现,只能选在其一,为双趋冲突(选D)。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动机,即向往得到它,同时又想拒绝和避开它(不选A)。双避冲突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情势,必须接受其中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紧张状态(不选B)。双重趋避式冲突指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所产生的冲突(不选E)。 第三节 心理健康 1.(2012)心理卫生又称为( ) A.心理健康 8.心理和谐 C.心理宽容 D.心理调节 E.心理平衡 【参考答案A】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A对。B、C、D、E错)。 2.(2013)心理健康的内容不包括( ) A.人格健全 B.社会适应 C.信仰坚定 D.情绪健康 E.人际和谐 【参考答案C】心理健康包括:①智力正常;②情绪良好;③人际和谐;④适应环境;⑤人格完整。故心理健康不包括信仰坚定,答案选C。 3.(2017)关于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止确的是( ) A.情绪敏感 B.情绪反应强烈 C.情绪心境化 D.情感丰富 E.情绪稳定 【参考答案E】青少年情绪强烈、情感丰富(E 与题干相符,正确,A、D错)。他们误以为凡是需要的都是合理的,如不能满足则引起强烈不满(B错)。还认为人间关系都应是合理的、公正的,对自己认为不公平的事就特别反感,而且总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去度量别人,对自己认为受到不合理待遇的人富有同情心(C错)。 4.(2019)“感知自己有可能成为某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受害者”,体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