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临汾市2023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电影《窃贼的手》中,一个有钱的过路人,给一个没有胳膊的乞丐买了一个假肢,乞丐很快发现这是一只带有原主人(窃贼)记忆的手。如今它虽然长到了乞丐身上,但依然习性不改,继续偷盗,这意味着不但这个乞丐的记忆因安装假肢而发生了变化,而且其身份也不再与以前相同:他变成了窃贼。乞丐这种作为窃贼的身份或主体性是基于他未曾亲历的记忆之上的。一个世纪之后,这种非亲历记忆被艾莉森·兰兹伯格称之为“假肢记忆”。 谈到假肢记忆出现的背景,不能不提到现代性与大众文化。 兰兹伯格所重点强调的两大“现代性事件”分别是移民潮(出现在20世纪初)与大众文化。正是这两大现代性事件,为假肢记忆这种“新的公共记忆形式”铺平了道路:如上所述,一种重要的现代性现象就是大量人口的移民,以及随之而来的家庭、亲缘关系与传统共同体的瓦解、重组,出现了所谓“移民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地点(place)就像代际一样,不再能保证提供连续性的经验。这一过程破坏了代际间的传统关联方式,挑战了传统的记忆形式(比如自然记忆、有机记忆)与记忆传承方式。一种是电影这种大众文化形式,特别是其与身体的关系。“电影的诞生使人们越来越有可能以一种身体化方式去体验一种实际上我们没有过的事情”从诞生之初,电影观赏行为就吸引了观众的身体,并将他们的身体“运送”到遥远的异国他乡或远古时代。 那么,大众文化时代“假肢记忆”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假肢记忆”并非源于人们的亲历经验,而是亲历者嫁接到自己身上的别人的记忆。在嫁接和非亲历的意义上,“假肢记忆”不是“自然的”或“本真的”假肢记忆发生于一个人的亲历经验之外,但通过大众文化的记忆技术,它可以像假肢一样被那个人所“穿戴”。被称之为“假肢记忆”的记忆形式,源于一个人与一种关于过去的历史叙述而不是历史事件本身的接触,通过这样的接触及其促生的新经验,一个人可以将他或她自己缝合进更大的历史。 其次,“假肢记忆”是用现代传播技术支撑的媒介化记忆、较传统记忆形式具有更大的技术依赖性,但它依然是身体化、个人化的、活生生的体验,它就像对生活事件的亲历记忆一样鲜明生动,因而成为“个人经验档案”的一部分,使亲历者能够感觉到感性地融入了过去。它不但不同于抽象知识,而且也不同于那种存在于档案记录、图书馆、博物馆、雕像或纪念品等中的记忆——阿莱达·阿斯曼所说的“储存记忆”。比如,通过看数字电影或参观使用了大量新媒体技术的体验式博物馆,人们获得的不是抽象的、冷冰冰的关于大屠杀的知识,而是如同身临其境般地获得了的、关于大屠杀的感官沉浸式知识。 (摘编自陶东风、吕鹤颖《论大众文化时代的“假肢记忆”》) 材料二: 在数字时代,媒介生态的变化不仅使得媒介记忆更加丰富,而且直接带来媒介记忆扩张。 第一,记忆主体更加多元。在数字时代之前,媒介记忆主要由机构化的新闻媒体塑造,而在数字时代,个体网民、组织成为断的记忆主体,通过社交自媒体参与媒介记忆的建构,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可见性。 第二,媒介记忆的叙事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个体四民成为记忆主体之一,媒介记忆的叙事方式出现了个人化的倾向。这体现在:一是来自网民的、自下而上的微观视角参与媒介记忆的建构过程,受到意识形态、行业规则和机构惯常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二是常人化的叙事内容较多地出现。微观的记忆视角和常人化的叙事内容,使得数字时代的媒介记忆更为丰富,并且生活化程度更高。 第三,在数字时代,媒介记忆的外延得到扩充,“不存在”的记忆被纳入媒介记忆的范畴。文化研究学者艾莉森·兰兹伯格提出,“假肢记忆”出现在个体和关于过去的历史叙事于一个体验性的场合交互之时,这个人并不是简单地理解历史叙事,而是和与他没有亲历过的、过去的事件产生共情,从而获得更个人的、深刻的感受。在兰兹伯格2004年的研究中,“假肢记忆”往往依托于历史电影、漫画、小说、博物馆和电视剧等文化产品而存在,而新闻报道由于受到客观性等要求的限制.难以在报道历史事件时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不过.在数字时代,数字媒介的交互性弥补了这一缺憾,使得人们可以参与制造“假肢记忆”,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文化产品提供的“假肢记忆”。在个人层面,“假肢记忆”可以塑造个体的主体性,调节他对世界和他者的思考;在群体层面,则可以促进集体认同。需要指出的是,兰兹伯格同时指出,数字媒介催生的这种新的记忆形式本身并不必然积极或进步。因此,需要警惕“假肢记忆”对个人的影响,而当“假肢记忆”通过有偏见的或过度商品化、娱乐化的方式呈现时,可能会给真正亲历过这些历史事件的人或群体造成心理创伤。 (摘编自吴世文、杜莉华、罗一凡《数字时代的媒介记忆:转向与挑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乞丐因安装假肢出现了未曾亲历的记忆,这一现象伴随着影片的上映被专家称为“假肢记忆”。 B.电影观赏行为通过吸引观众的身体,将他们的身体“运送”到未曾亲历的时代或陌生的环境中。 C.数字时代,个体网民作为新的记忆主体,可以通过参与媒介记忆的建构来获得社会的可见性。 D.当个体的网民成为记忆主体之一的时候,媒介记忆的传统叙事方式出现了自上而下的微观视角。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代际间的传统关联方式受到破坏,传统的记忆形式、记忆传承方式受到挑战,这是移民潮带来的结果。 B.“假肢记忆”虽不同于抽象知识,但其身体化、个人化的、活生生的体验的特点与“储存记忆”相似。 C.数字时代,媒介记忆的叙事视角更为微观,内容更常人化,使得媒介记忆更为丰富,生活化程度更高。 D.在数字时代,数字媒介的交互性弥补了新闻报道在报道历史事件时难以唤起受众情感共鸣的缺憾。 3.下列现象,难以产生“假肢记忆”的一项是(3分) A.保罗·范霍文导演的电影《全面回忆》中,主人公奎德购买了一套大众文化商品——火星旅行记忆,并将其植入大脑。 B.斯皮尔伯格拍摄《辛德勒的名单》,想借助全球播映,让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成为公共的、集体的文化档案的一部分。 C.某博物馆举办“故宫文物展之‘紫禁藏影’”,展示了故宫博物院院藏老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故宫的恢宏与高敞。 D.五四青年节时,刘某在剧本杀《白衣倾城》游戏中扮演了白倾城这一角色,想沉浸式地过一把当英姿飒爽的女侠的瘾。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 分) 5.结合材料二,谈谈数字时代媒介记忆的扩张对个人生活的积极影响。(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母亲的手 庄因 ①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而梦境每如倪云林的山水,平、漠、淡、远,殊少浪漫绮丽的了,也许就是总提挂着,那无法忘却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情怀所使然的罢。“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这首菩萨蛮,确乎把我梦境皴染出来了。梦境虽属平漠淡远,却是画意诗情,将梦乡装点得不忍醒来。梦境也常有满天如飘絮的诗句,忽而排成人字雁阵,在肃杀、庄穆、澄澈又复高远的秋空里,冉冉南徂。也多次从梦中踢被跃起,不及揽衣追腾空际,那雁阵却已去远。孤自失落,残阳中,让一声幽怨的雁鸣惊醒。 ②去年秋匆匆返台一行,回来后,景物在梦中便很是依稀了,而人物的比重则日复一日增加起来。近来,人物中的师长、故友、亲友和亲戚们,也都相继渐隐,独留下母亲一人形象,硕大磐固,巍伟如泰山,将梦境实然充沛了。 ③那夜,我梦见母亲。母亲立于原野。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子,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焦定在她那一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了我泪眼所能见到的一切。那手,使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需太阳的光和热。 ④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母亲的惩罚甚于打,她有揪拧的独门绝招——揪拧同时进行。 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 ⑤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愈切,责之越苛。母亲之对我,虽未若岳母之对武穆,但是,在大敌当前的大动乱时代,大勇大义之训,使母亲与任何一位大后方逃难的中国母亲一样,对子女的情与爱,可向上彰鉴千秋日月。在贵州安顺,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我因图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的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少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吃不下了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再剩过饭。 ⑥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帖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地洗。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在婚后头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 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的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糙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如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加厉害。可是,出乎意料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的头上,我听见母亲和平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了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⑦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的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糙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似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张“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得更加厉害。可是,出乎意外地,那双军御轻轻覆压在我景上,我听见母亲和平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着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⑧然则,就在那样的岁月中,母录仍不乏经常参安高涨的时候。每到此际,她会主动地取出自北平带出来的那管玉屏箭和一支笛子,吹奏一曲。母亲常处的曲子有“刺虎”“林冲夜奔”“游因惊梦”和“春江花月夜”。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而富才情的了。 ⑨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八千里路云和月找到了恒定的力量。 ⑩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品的润饰。唯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 (有删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