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案汇编15篇

举报
资源描述
幼儿园语言教案汇编15篇   幼儿园语言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散文,学习用较完整的、概括的语言描述情景和感受。   2、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所描绘的大自然中的植物的美丽与奇妙,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落叶”的计算机课件、秋天风景幻灯片、电子白板、计算机、打印机、资料册活页夹、美工区各种彩笔、各色卡纸、展板。   经验准备:家长带幼儿外出观察过秋天植物的变化。   活动过程   1、观察体验活动   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的变化,收集幼儿园院落中落下的树叶,引导幼儿一边捡树叶,一边描述观察到的植物叶子的变化。   2、利用计算机课件引导幼儿理解、欣赏散文   (1)欣赏秋天风景的幻灯片,引出散文   师: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季节?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秋天的树叶有什么变化?   (2)利用课件“落叶”理解散文内容   播放课件“落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描述散文的内容。   师:你能说出小树叶在春天是什么样子吗?夏天树叶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变化?秋天的树叶又有什么变化?秋天到了,小树叶和大树妈妈怎样了?   (3)再次欣赏散文《落叶》   引导幼儿叙述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大自然神奇变化的`赞美。   师:小树叶变黄离开了大树妈妈,你有什么感受?从树叶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看到在不同的季节中树叶的变化你有什么想法?在欣赏散文时,你有什么感受?   (4)幼儿分组活动   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植物的美好印象和情感,教师分别指导。   计算机组:幼儿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收集不同季节的树叶的图片资料,打印并制作“树叶的故事”资料册。   表演组:幼儿根据散文《落叶》编排舞蹈,展现秋天落叶飘落的景象。   美工组:以植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制作的有关树叶的手工作品。   图书区:引导幼儿阅读百科全书等科普书籍,了解植物的有关知识。   (5)经验呈现,情感提升   让幼儿分组展示成果,展现本组小朋友对美丽的树叶、美好的大自然的赞美。   计算机组:展示大家集体制作的资料册,介绍多种植物的叶子在秋天的变化。   美工组:把美工作品布置在展板上,带领大家参观。   表演组:向大家展示自编的舞蹈,引领其他小朋友一起跳舞,感受树叶飘落时的美。   3、延伸活动   (1)在区域游戏中继续开展本次活动中分组时进行的活动。   (2)布置“美丽的秋天”作品展,在周一全园活动中向全体小朋友作介绍。   (3)鼓励家长带幼儿开展秋游活动,并收集植物叶子制作标本。   幼儿园语言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春天的美好景象。   2.尝试续编散文诗,并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1.课件-花园里有什么   2.绘画材料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花园里有什么   教师:现在已经是春天了,我们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花园里有什么不一样?   二、学习散文诗《花园里有什么?》   1.教师朗诵散文诗,幼儿欣赏。   2.教师:春天的花园里有些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拟人的`表现手法:   如,柳树姑娘长长的辫子在微风里飘来飘去,蚱蜢在草地里学跳高。   3.教师播放散文诗,幼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三、续编散文诗《春天,花园里有什么?》   1.教师:春天的花园里,还可以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   闻到些什么?   (如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小溪在欢快的歌唱、闻到百合花的清香、泥土的芳香等。)   2.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想法,续编散文诗《春天,花园里有什么?》。   四、 画一画   1.教师:春天的花园里有那么多好朋友,我们把它们画出来吧!   2.幼儿操作,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花园。   3.交流展示。   幼儿园语言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说儿歌,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用动作表演儿歌,感受小蝌蚪和青蛙妈妈在一起游玩时快乐的心情。   3、激发幼儿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并让幼儿了解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能简单复述儿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有节奏地说儿歌,激发幼儿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2、难点: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准备   电脑、vcd、录音机、图片、儿歌课件、头饰、光盘   活动过程:   一、观察青蛙和小蝌蚪的外部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1、教师: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听听它是谁呀?(放青蛙的叫声)   小青蛙是谁的妈妈呢?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青蛙妈妈长的什么样?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观察   二、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小蝌蚪的变化过程。   1、小朋友们想知道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吗?   2、(出示图片)小蝌蚪变成什么样子了?小蝌蚪又变成什么样子了?最后小蝌蚪又变成什么样了?   3、小青蛙能保护庄稼,它是我们的朋友。小朋友要保护它。   三、学儿歌   1、出示《小蝌蚪》儿歌课件   幼儿欣赏、倾听。   2、幼儿学说儿歌。   (1)教师根据图片教儿歌   青蛙妈妈在哪儿游呢?(青蛙妈妈前面游)   后面跟着谁呀?(后面跟着小蝌蚪)小蝌蚪好玩吗?(小蝌蚪真好玩)   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呢?(小小尾巴大大头)跟着谁走呢?(跟着妈妈走)   小蝌蚪丢没丢呢?(一个也不丢)   (教师带动作教儿歌)   请两名幼儿到前面表演儿歌   四、放儿歌动画课件,教师、幼儿带头饰,边说边表演儿歌。结束   我们来带上头饰一起表演小蝌蚪和小青蛙好吗?   儿歌《小蝌蚪》   青蛙妈妈前面游,后面跟着小蝌蚪。   小蝌蚪真好玩,小小尾巴大大头。   跟着妈妈走,一个也不丢。   教学反思   《小蝌蚪》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   幼儿园语言教案4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作品的着色特点,感受作品的色彩美。   2、尝试运用点彩的方法创作一幅作品。   活动准备   1、名画《落日的风景》   2、素描纸、水粉笔(小号)、水粉色、调色盘、洗笔桶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内容。   提问:   (1)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哪些内容?   (2)你觉得这是一幅表现什么的画?   (3)这是法国画家修拉的作品《落日的风景》。   2、引导幼儿感知作品创作的技法。   提问:   (1)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2)这幅画远看和近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近看全是用点组成的,没有线条和大的色块,远看可以见到完整、具体的形象,这样的画就叫做点彩画。   (4)点彩画和平时混合颜色画的画效果有什么不同?谁的色彩更强烈、更醒目?   (5)这些彩色的'点是怎么排列的?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太阳、数、土地等内容各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3、讨论   (1)画面中运用最多的是哪种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画中的“树”是用哪些颜色来表现的?太阳呢?草地呢?   (3)画家为什么不像我们用一种颜色来画?   (4)多种颜色一起使用来画一个物体,可以使这个物体色彩更加丰富;   不同的物体用不同的色调来表达,可以使画面中的内容更清楚和富有变化。   二、创作。   1、创作引导,主要让幼儿体验点彩的绘画方式。   教师:点彩画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画法,你也学着用点彩的方法画一种富于你自己的画吧。   2、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提醒幼儿用有规律的点构成画面,注意色彩的丰富与变化,不用线条和大面积的色块。   强调不同物体之间要用不同色调来加以区别。   三、作品评价。   1、欣赏色点排列有序、轮廓清晰的作品。   2、欣赏色彩既丰富又有变化的作品。   3、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作品?原因是什么?   幼儿园语言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够听清并发出易发错或易混淆的语音。   2、理解并感受语言的幽默和有趣。   活动准备:   松树林背景、活动的松鼠爸爸、妈妈、小松鼠。幼儿活动手册。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一起来认识一下吧!你们看,它是谁啊!教师请幼儿看活动手册中的画页:"画面上有谁?在干什么?引导幼儿用语言进行描述,然后用绕口令的语言引导幼儿重复。   2、听一听,说一说。   将幼儿刚才的`讲述编成绕口令并说给幼儿听。   幼儿学习并朗读绕口令。   引导幼儿发准音"鼠""树"这两个字易混淆的音。   游戏:分角色表演。   课后反思:   幼儿园语言教案6   教学意图:   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工具,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参与语言,人类生活离不开语言,因此语言教育至关重要。幼儿期虽然具备了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本潜能,但最终语言发展的水平却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后天的学习、锻炼、应用。幼儿语言教育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全面素质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儿歌尝试正确的使用生活中的一些量词。   2.感受大小,粗细,多少的不同。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张 有趣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出示图片   提问一:   第一幅图片上画了谁?比较西瓜和枣有什么不同?(大小不同 )经验回忆:你们平时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东西很大哪些东西却很小?   提问二:   第二幅图片上有什么?比较一筐苹果和一只桃子有什么不同?(多少不同)再观察第四幅图:比较一包糖果和一块糕有什么不同?(多少不同)经验回忆 :在我们班级里你看到的哪些东西很多哪些东西却很少?   提问三:   第三幅图片上画了谁?比较黄瓜和葱 有什么不同?(粗细不同 )经验回忆 :你们平时在菜场里 看到的哪些东西很粗哪些东西却很细?   三、欣赏儿歌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可以分成小组,个别多种形式朗读)对对歌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西瓜一颗枣一边多一边少,一筐苹果一只桃一个粗一个细,一条黄瓜一根葱一边多一边少,一包糖果一块糕一边唱一边跳,比比说说记得牢学习创编:   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引导幼儿男女分组问答。   活动总结:   孩子们,我们今天的收获真大,学了词,读了对对歌,还编了对对歌。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都藏着反发现和积累反义词,并把它们编成对对歌写下来,背出来。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图片,引导幼儿创编与各种形状有关的对对歌。   教学反思:   《对对歌》的内容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反义词儿歌,在儿歌中作者把一些常用的反义词穿插其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亲身体会到反义词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孩子进一步学习反义词的兴趣。把在身边找到的.反义词用自己的方式编成儿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幼儿更加明确的认识反义词。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语言教案7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练习正确使用量词。   2.提高幼儿在生活中快速倾听和应答的能力,增进他们思维的敏捷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