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治国主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7篇

举报
资源描述
朱治国主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7篇 朱治国主要事迹心得体会篇1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22年工龄,25年党龄,朱治国同志不图富贵,不骛虚声,不染初心,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写了无悔的生命答卷。广大青年干部要以“榜样”为镜,甘于吃苦、奋发当先,在“栉风斗霜傲雪”中刻画了新时代组工干部的“青春模样”。 在“斗霜”中刻画不图富贵的“青春模样”,感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诚品质。“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朱治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21岁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的繁华,大学毕业服从组织分配,始终保持扎在高原、扎入基层,“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满格”工作模式。43岁本是干事创业的大好年华,朱治国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青藏高原那片他挚爱的热土上,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绝对忠诚,让他始终全心全意听党话、跟党走。“与霜更斗晴天日,斗得霜融菊不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牢记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始终听从人民召唤、党的指挥,主动扑下身子,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多做为民利民富民实事,用“真本领”“挑重担”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党和人民的绝对信任。 在“傲雪”中刻画不骛虚声的“青春模样”,感悟“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挺膺担当。“实事求是,是党性问题。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这是2021年他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写在笔记中的话。从寒冬缺氧季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到即使嘴唇发紫、眼镜布霜也要推动青海省4100多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他打出了“再难也要把事情办好”的精神利刃,立起了人民公仆的钢铁脊梁。__曾告诫年轻干部,要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在新的赶考路上,广大青年干部,要用“贫困群众有所需、定当竭力冲在前”的状态躬耕为民,不骛虚声,迎着傲雪一步一个脚印,接“烫手山芋”、啃“硬骨头”,以“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备战状态,锻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挑大梁、当先锋,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在“栉风”中刻画不染初心的“青春模样”,感悟“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廉洁答卷。要“干事”,更要“干净”。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始终紧绷廉洁自律的思想之弦。朱治国和妻子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家人和朋友也从未从他身上获得一丁点的“好处”,和朋友聚餐吃饭,他要求绝不许带“一个外人”。朱治国常说,“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他在组织部门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树牢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时代标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在新的赶考路上,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把“以正治国”作为座右铭,学做“泥腿子”书记、“狗不叫”村官,在栉风沐雨的实践中,拧紧廉洁自律的“总开关”,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不为物欲所诱、不为私心所扰,以不染初心、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守牢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彩人生。 朱治国主要事迹心得体会篇2 2022年6月11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离世,年仅43岁,他用短暂的生命生动的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朱治国同志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使人动容,向我们展现了一名平凡而优秀的干部形象。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向其学习,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厚植家国情怀,始终对党忠诚。朱治国同志出生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在大城市读书生活四年,本可以留在大城市,有更好的就业选择,但他毅然选择前往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扎根基层,下乡入户、研究党建、深入调研、写报告、拟方案等等,每天从早干到晚,把个人的未来与国家理想紧密结合,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融入到工作中。 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信仰、信念、信心在任何时候都尤为重要!朱治国同志参加工作22年,党龄25年,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遇到困难不逃避,不怕担责,曾任职的每个岗位始终坚守初心、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坚持在实干中不断求索,把为党工作作为毕生追求。 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一个标杆、一盏明灯,是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和本色的体现,他身上的榜样力量,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思想上,坚守初心,坚定信念,坚持学习,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在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朱治国主要事迹心得体会篇3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组工事业的无限热爱。广大组工干部应向朱治国同志对标看齐,认真读懂这名共产党员“生命答卷”里那份滚烫的“答案”,用心做好新时代组工干部的“比较题”。 “忠诚”大于“一切”。 对党忠诚,是对组工干部第一位的政治要求,而且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用一生乃至生命坚守、捍卫的忠诚。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凉的青南高原,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朱治国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作为新时代组工干部,要像朱治国同志一样一心一意、毫无条件地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在党护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服从组织安排、听从组织指挥,以实际行动彰显对党绝对忠诚的品格,坚决维护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大家”大于“小家”。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时间是一杯水,对事业投入多一些,留给家人便少一点。组织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中华民族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国家发展至今,离不开组工干部们的奉献,奉献就意味着付出,就意味着牺牲。面对两个“家”的选择题,朱治国选择了“大家”,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经常废寝忘食,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真正用生命诠释了“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迈步新征程,广大组工干部要学习朱治国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意识、勇挑工作重任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工作、无怨无悔,对组织的栽培要常怀感恩之心、对人民的拥护要常怀敬畏之意、对同志的信任要常怀珍惜之情,始终以高标准、高定位担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责任”大于“权力”。 正确行使权力,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决定因素。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朱治国同志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对手中的权力保持着敬畏之心。即使分隔两地,也没有为妻子工作调动找过一次关系,下基层调研绝不收取任何土特产,身边其他的亲戚朋友也都知道朱治国的“油盐不进”。“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是朱治国时常告诫下属的一句话。正是这种“零污染”,才成就了朱治国和他分管工作的清风正气,他带出来的干部,都敢说真话,知道劲儿往哪儿使。广大组工干部要自觉向朱治国同志看齐,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摆正权力与责任的关系,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怀德修身、严以律己,用清廉恪守为民初心,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换来群众“事事放心得下”的幸福感,发扬艰苦奋斗、实干担当的精神品质,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大的胜利。 朱治国主要事迹心得体会篇4 “为生民立命”是古往今来的一个行动理想,朱治国同志用短暂的生命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把一名平凡而优秀的干部光辉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精神激励和灵魂洗礼,是一个以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切身实践了“为生民立命”理想的共产党人。 在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43岁的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因长期的一线奔波和超负荷的工作,身体严重透支,突发心源性猝死,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青藏高原。朱治国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对事业的无比热爱,用忠实践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职责使命,用生命诠释了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好公仆形象。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2年工龄,25年党龄,朱治国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交出了一名组工人的“生命答卷”,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 何为热爱,何为执着,何为奉献?二十余载初心不改,投身工作鞠躬尽瘁。朱治国同志用大无畏的精神树起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标兵形象。在同事眼里,他“满怀激情无私忘我”;在家人眼里,他 “一心为公毫不利己”;在朋友眼里,他“勤俭朴实重情重义”,这样的一位好干部离开了他工作战斗岗位,离开了最爱他的家人,离开了他帮扶的困难学生,可谓天妒英才。 斯人已逝,长歌当哭。朱治国同志的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他初心如磐、忘我奉献、敢于斗争、克己奉公的优秀品质,就像春天里的阳光、大海中的灯塔、夜空里的星辰,在精神上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和标杆,也必将激励我们坚定信念、锐意进取、拼搏奋斗、笃定前行。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道路上,我将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因此我们青年共产党员应当努力奋斗,做到如下几点: 牢记嘱托,为民服务,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衡量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标准,一不论职位高低,二不比权势大小,比的是人民群众在党员干部心中的分量,是不是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今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的牢记嘱托,切实做到为为人民服务,落实好群众路线,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有牢记嘱托,为民服务,在实践中继续发展。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向人民学习,做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增强服务意识,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辨别和衡量是非、善恶、美丑、功过、得失、苦乐、荣辱、爱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以赴的做好各项工作,才能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潮头发展。 牢记嘱托,为民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复兴要靠共产党的领导,要靠人民群众的拥护,要靠广大的党员干部设身处地为民众着想,为民众服务,才能切实履行好党员干部的责任使命,才能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向朱治国同志学习,做“为生民立命”的好同志! 朱治国主要事迹心得体会篇5 朔风凛冽,寒气袭人,漫天雪花,纷纷扬扬向大地飘洒。起伏的山峦、无边的荒原……青藏高原不少地方,改换银装,尽显苍茫。然而,它们再也无法与那个熟悉的身影重逢了。 深夜的西宁,分外寂静。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楼,那盏长明的灯没有亮起,熬煮中药的瓦罐再也不会散发幽香。 6月11日,星期六。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治国忙碌如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