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安防小区综合建设思路规划

举报
资源描述
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安防小区综合建设思路规划 第56页 目 录 第 一 章 背景分析 1 1.1 政策背景 1 1.2 业务背景 2 第 二 章 需求分析 3 2.1 业务分析 3 2.1.1 基础数据全面采集 3 2.1.2 实有人口精准鲜活 3 2.1.3 社区隐患预测预警 3 2.1.4 社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 4 2.2 技术需求 4 2.2.1 统一社区数据接入,实现资源互通共享 4 2.2.2 创新智能技术应用,促进社区精准防控 4 2.2.3 物信融合深度治理,数据赋能基层警务 5 2.2.4 全面系统安全策略,保障系统安全可控 5 第 三 章 建设目标 6 第 四 章 总体技术方案 7 4.1 业务架构 7 4.2 系统架构 9 4.3 数据架构 12 4.4 技术架构 13 4.5 部署架构 16 4.6 联网架构 18 4.6.1 上下级联网架构 18 4.6.2 小区联网架构 19 第 五 章 系统建设内容 21 5.1 感知建设 21 5.1.1 场景布建设计 21 5.1.2 社区典型场景 26 5.2 数据接入与存储设计 28 5.2.1 物联设备&采集系统接入 28 5.2.2 数据级联设计 30 5.2.3 数据存储 34 5.3 业务流程 36 5.4 应用建设 38 5.4.1 警务室应用 38 5.4.2 市县应用 40 5.4.3 省厅应用 52 第 六 章 标准规范 56 第 一 章 背景分析 1.1 政策背景 智慧社区建设是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构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国家先后下发了多个政策文件指导平安建设,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九部委《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 进入新时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走向成熟阶段,智慧社区治安防控工作作为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平安中国建设规划》在“发展目标”中明确要求在2020年“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为指导各地全面建成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2019年3月以来,公安部先后制定出台了《全国公安机关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和《全国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依托“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的结构布局,利旧和新建物联感知设施、设备,推进智能感知、智能采集等信息化科技手段应用,其中,对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智慧安防小区管控分系统提出明确建设要求。 综上所述,可看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已成为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程。从国家和公安部近期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到2020年,各地要基本建成高水平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全国各级治安综合业务应用系统整体框架内,集成整合各类治安业务应用,包括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在内的九大功能模块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将推动实现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进一步推动警务模式和警务机制转型升级。 1.2 业务背景 社区警务是公安机关依托社区、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开展的预防为主的警务活动。据统计,从小区整体状况来看,全国共有30多万小区,其中占地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小区占比达62%。近年来,按照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总体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在城区、农村稳步推进社区警务工作,目前全国共4.5万个行政派出所、17万个社区警务室、24万个社区民警。形成了接触面广、触角延伸长、融入群众深的城乡社区警务体系,在预防违法犯罪、管理实有人口、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全国社会稳定和治安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城市人口状况呈现基数大、流动性大、管控难度高的特点。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新的违法犯罪形式不断出现,社会治安形态呈现复杂变化,社区警务工作短板和痛点也越来越凸显。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社区工作面临着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多级架构统筹规划,社区数据接入标准不统一;基础信息采集任务繁重但低效滞后,数据更新不及时,采集缺乏智能化手段;社区动态信息智能采集率低,无法实现对辖区状况的实时掌握;智能精准防范水平较低,自动感知实时上传的信息量低,基于社区多维信息研判预警能力不足;警务基础设施设备落后,警务室建设没有实现“民警办公室”向“群众服务室”的转变,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的警用设施装备、便民利民设备配备不到位;统筹调动治安资源能力不足,社区各类人力、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率低等,以上诸多问题制约了社区警务工作深入发展。 因此,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现实意义凸显,亟需构建智能化、立体化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来提高社区安全治理水平,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 第 二 章 需求分析 2.1 业务分析 2.1.1 基础数据全面采集 小区数据碎片化,信息分散存在各小区,并且信息化程度层次不齐,案件难追溯。通过对小区出入口、单元楼道口、社区公共区域、社区内学校、商铺等的感知设备新建、改造或感知数据的接入,实现管辖社区采集的多维信息(人脸、人体、车辆、人车特征、RFID、WIFI探针等)统一汇聚。基于社区感知数据统一接入及传输标准要求,实现感知数据的标准接入、统一汇聚,实现人像、人车、人机一一对应,为公共安全风险预警、违法犯罪打击等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2.1.2 实有人口精准鲜活 目前社区民警实有人口采集工作仍主要依靠上门走访的传统方式,普遍存在准确信息采集难、采集效率低下,采集数据不鲜活的问题,对于辖区居住人员未登记、登记人员搬离的居住动态实时信息掌握难,动态信息更新滞后。结合小区物业采集社区数据,通过小区或单元楼出入口等核心出入区域人员、车辆通行记录分析,实现疑似居住未登记人员、疑似已登记搬离人员识别分析,根据研判信息核实、人工核查结果对人员进行入库处理,为公安“一标三实”平台名单库提供鲜活数据。 2.1.3 社区隐患预测预警 针对小区案件难追溯的问题,在社区内公共区域、学校、娱乐场所、沿街商铺等地点通过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及时提醒人员聚集、打架斗殴等异常情况;在社区出入口、主要道路、单元楼门口等重要场景下建设人脸采集、车辆采集、智能移动终端数据采集设备,通过多维信息感知和智能分析,可实现对社区内疑似盗窃等人员异常情形,疑似犯罪窝点等房屋异常情形,频繁夜间出行等车辆异常情形三类社区隐患进行异常告警处置,实现提前预警,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精准打击;在实现管辖社区采集的多维信息统一汇聚到省/市级公安部门的基础上,结合公安其它业务信息形成数据资源仓库,可提供人车轨迹研判、多维数据查询,为社区违法犯罪案件侦破,事后查证等业务提供应用支撑。 2.1.4 社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 社区重点人员管控面临监管范围大、人员流动性强、隐患行为发现难等一系列问题。针对社区重点上访人员在重点时间段(如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疑似离开管辖区域,社区范畴内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单独出行、接近社区重点区域(如人员密集区域、幼儿园/学校),社区涉毒人员、社区赌博案底人员频繁聚集疑似聚众复吸、聚众赌博,社区涉稳/涉恐人员社区范畴内出行异常、多日未出现等可疑行为,通过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虚拟身份等技术的应用,结合行为规律挖掘和针对性模型自动分析,及时掌控重点对象的动态,对有违法犯罪苗头的做到实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依法管理、控制,从根本上遏制重点人员再次违法犯罪。 2.2 技术需求 2.2.1 统一社区数据接入,实现资源互通共享 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服务标准,支持将社区价值线索统一汇聚、共享,达到住户和车辆信息全采集,进出人员和车辆轨迹全掌握,群众求助全应答,数据结构一致全共享的目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新技术,丰富“最后一公里”社区场景下接入数据类型,使海量的社区信息资源真正成为实现预防预警、精确防控的源头活水。 2.2.2 创新智能技术应用,促进社区精准防控 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技优势,提高预警、防范、打击能力,探索信息化、智能化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和公共安全事故防范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构建AI+智能场景应用池,通过对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条件进行智能识别,真正实现“机器换人”,全面提升社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2.2.3 物信融合深度治理,数据赋能基层警务 在实现社区物联数据的汇聚共享的基础上,融合关联业务数据、互联网数据以及其他社会信息,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挖掘、分析,不断地从多源、分散、碎片化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新的价值数据,构建以人、地、物、事、组织等为要素的主题数据库,提炼汇总规律分析、频度分析、区域碰撞、积分预警、关系网等算法模型,实现预测预警预防预控,赋能基层警务增效减负,辅助科学决策。 2.2.4 全面系统安全策略,保障系统安全可控 方案设计详细考虑安全策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安全管理。结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及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的要求,构建全程覆盖的安全管理机制、全网防控的分层安全技术体系,从而保证互联网、行业专网、视频专网和公安信息网之间的信息高效、安全的流转,采用平台数据灾备设计,用户精细权限规范控制。 第 三 章 建设目标 智慧安防小区管控子系统是部、省、市三级部署建设,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思路,对相关要素进行重点采集,实现社区态势动态可知;建设智慧社区信息资源库,搭建集智慧安防小区规范化管理、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和智能预警研判为一体的智慧安防小区信息系统,实现社区要素可查、可防、可控,打造“基础工作信息化、预警研判智能化、服务管理便捷化、监督考核规范化”的新型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推动形成数据智能采集、管理高效有序、防范智慧有力的现代社区警务新模式。 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紧紧围绕社会稳定,提升社区防控能力的需求,建设实现: (1) 信息采集更加智能。以督促前端系统录入、数据交换共享、小区智感设备采集等为先导,实现基础信息自动采集、主动上报录入,扭转社区信息采集上门难等实际问题。 (2) 打击防范更加精准。多维情报分析研判和各种群防群治力量支撑社区警务工作,提前预警、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精准打击,解决社区安全防范难、打击难的现实难题。 (3) 服务群众更加便捷。便民利民业务逐步向社区警务基层延伸,警务室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居民群众接触警务服务距离更短、更便捷。 第 四 章 总体技术方案 4.1 业务架构 从各级治安部门的工作职责来看,如图1所示,省厅治安部门作为全省区域的领导指挥机关,承担所辖省级区域的社区警务工作的决策和指挥任务,同时兼顾跨区域/跨层级的协调联动,对下级的监督指导、考核保障;地市级公安局治安部门扮演承上启下的角色,兼具实战与指导;区县级公安局治安部门需结合本地实际,承担执行、行动等职能;基层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作为公安系统的基层组织、上级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侧重社区警务工作的具体实施。 图1. 业务架构图 省级治安部门作为全省区域的领导指挥机关,主要承担所辖省级区域的社区警务工作的决策和指挥任务,同时兼顾对下级的监督指导、考核保障,注重宏观的态势分析、跨区域/跨层级的协调联动等工作内容。在宏观管控方面,省级治安部门需全面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系统集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