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抚顺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八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给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读者可以很方便很廉价地(甚至免费)获得阅读的材料,可以海量获取和储存阅读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各种空隙做短暂阅读,甚至还可以互动式阅读,等等。很多人因此形成习惯,要找什么问题、线索、资料,不假思索就去打开搜索引擎。然而,人们理解某种事物,往往需要接触这些事物,逐步去了解和熟悉事物,这个过程中可能有许多感性的认知,这些是重要的积累。如果没有这个过程,过多依赖网上的结论,则容易形成碎片式、拼贴式思维。 主要以故事性、娱乐性取胜的网络小说,突破了精英文化圈的局限,适合快餐时代的跳跃式浏览,而“狗血故事”和雷同情节也在吸引眼球、捆绑消费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一类阅读虽然满足了某种文化消费,但基本上属于“浅阅读”,且占用了不少人大部分的闲暇时间。 不同的人,甚至中老年与青少年,对读书还是读网,可能爱好与侧重都不同。但无论如何,如果读网全部取代读书,那就可能失去很多读书的乐趣了。一般而言,读网比较适合“浅阅读”,了解新闻、信息,也是上网比较方便。但读纸质书更适合“深阅读”,因为上网阅读往往会受到其他推送信息的干扰,使这种本该“深阅读”的思维与感受变为“浅”。 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装帧、开本、版式、纸张,都可能含有独特的美学意蕴,令人玩味不尽。每本书的流传过程,它的来路,都可能带有文化记忆。读书终究是一种生命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面对信息时代带来的新挑战,我们还要抵御信息过量造成的焦虑,培养自己的“定力”,这里说的“定力”,包括应对和过滤复杂过量信息的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规律、以不变应万变的眼光,还有平常心。 在烦躁的“大气候”中,尽量让自己能心静,除了减少微信、微博的使用,减少对各种负面社会新闻的接受,还可以利用部分时间,沉下心来采取传统的方式读书,重新检起纸质的书来读。无论是网络阅读,还是纸质书的阅读,总之,要营造一个“自己的固地”,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摘编自温儒敏《信息时代的读书生活》) 材料二: 信息与知识是两码事,碎片化的信息很难形成体系,无法沉淀为知识结构,进而内化为思想、理念,外化为气质、情怀。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精准地找到自己所需,在应对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提高相关能力,都离不开持久而深入的阅读。阅读,本质上是认知的重要路径,有助于加强自我认同、自我接纳,并揭示出个人与世界、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关系,为心灵注入活力,让生活更有意义。 信息时代是物质丰裕、衣食无忧的时代,但物质快速发展的另一面,往往容易带来精神层面的矮化与贫瘠,因此更需要经营好自己的精神家园。阅读之于成人或许有休闲娱乐的功用,对于孩子则更多的是为其精神打底,让他们一窥大千世界,让他们在精神上立起来、强起来。特别是对于那些乡村孩子来说,他们非常需要借助阅读的熏陶与引领,找到远方的灯塔与前行的道路,而非任由网络游戏来消磨时光、沉沦意志。 信息时代更是多学科融合、跨学科发展的时代,倒逼教育不断变革创新,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而打通学科壁垒、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阅读依然是一条方便、有效且立竿见影的途径。如果说读不读书培养着一个人不同的气质,拉开了人与人的差距,那么是否会读、善读、坚持读,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未来能够走多远,能否更好实现自我价值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有多大。对此,教育者要重新审视阅读,着眼长远,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在阅读上给予有力支持,通过书香校园建设或亲子共读来帮助孩子有所知、有所悟、有所爱。 信息时代的阅读的形式在变,但阅读的本质没变。阅读,和聚来油盐一样,依然点该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的心沉静下来,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不被外界所扰,获得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升华。身为教育者,要首先把自己打造成终身读者,并引导每个孩子 在阅读经典过程中多了解那些美好的故事和优秀的人,埋下梦想,获得幸福。家庭、学校、社会也要形成合力,使阅读成为每个孩子的自觉行为,成为教育的日常,在学生的课桌、教室的角落,校园的一隅,在目之所及的地方,都能看到捧书而读的美丽风景。 (节选自张贵勇《信息时代更要坚信阅读的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假思索地依赖网上的搜索引擎,容易使人们失去感性的认知和重要的积累,最后形成碎片化思维和拼贴式思维。 B.网络阅读突破了精英文化圈的局限,在满足某种文化消费的同时,基本上属于“浅阅读”,且占用了不少人的闲暇时间。 C.了解新闻、信息时读网更为便捷,而“深阅读”则更适合采用读纸质书的方式,因为网读往往会受到其他推送信息的干扰。 D.深人持久的阅读有助于人们从繁杂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在应对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提高相关的能力。 2.根据材料-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因为信息时代的阅读很方便,纸质阅读和数字化的阅读可以并存,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 B.信息过量会给人们带来一-定 的焦虑,因此,网络时代的人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定力”,以此来应对这种新的挑战。 C.信息时代,阅读对于成人和孩子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对乡村孩子而言,阅读的熏陶与引领能为他们带来积极的指引。 D.一个人能在未来走多远,能否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能否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取决于其能否做到真正的阅读。 3.下列各项中,符合以上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赵小鹏正在撰写自已的毕业论文,他每天到各种网站上查找各种与论文相关的资料,期望能以这种方式早日完成论文。 B.李燕正在念三年级,她想利用暑假完成老师布置的名著阅读任务,为了方便快捷,她选择了网上在线阅读的方式。 C.七十岁的张大爷退休后非常关注国内外的新闻,但是他只愿意选择报纸上的信息,拒绝相信网络上的任何热点新闻。 D.王军是一名英语专业学生,每天除了去图书馆,他会花半小时进行互动式在线阅读,希望借此提高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 4.材料二认为教育者应该如何对待孩子们的阅读?请简要概括。(4 分) 5.某班级拟举行以“网络阅读是否对人类有益”为主题的辩论会,假设你是反方,你将从哪几个方面给出辩护理由?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十二岁出门远行 李永康 鸡叫第二遍,妈就把我喊起来。妈说,先洗一帕冷水脸清醒清醒。我知道妈不会为了一小盆水浪费一小捆柴火。一小捆柴火可以卖两角钱,两角钱可以买两斤多盐,买十多盒火柴了。但我确实需要冷静冷静。昨晚,妈试探着问我,敢不敢一个人进城去看看你爸。我夸下海口说,敢!妈说,我还是担心。我缠着妈说,就让我出一趟远门嘛。妈好不容易同意了,我兴奋得一夜也没睡落实。 洗过脸,妈拿出一个鼓鼓的半旧军用帆布包斜挎在我的肩上。妈边挂边叮嘱,一路上要小心。我边啃昨晚蒸的玉米窝头边“嗯”着。遇到啥事,你要端端地走,千万不要去凑热闹。千万不要去爬车。妈说着,又将我的腰带——一根帆布绳子解开,从裤裆里扯出一个布袋对我说,钱就装在这里面,路上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见到你爸才把它拿出来。妈试着将布袋扽了扽,感觉结实了,才又塞进去。然后,蹲下,将腰带绾了几个死结,用牙咬着扯得紧紧的。妈直起身子又说,路上口渴了也不要去田边水塘捧生水喝,走拢你爸那里有糖开水。我用兴奋的口吻催着妈问,可以走了吗?妈紧紧地捏了捏我的手弯,似乎才刚刚下定决心说,走吧。 推开院门,雾像浓烟一样涌过来包围着我和妈。四周白茫茫一片,脚下的路只能见着簸箕大一团。妈陪着走了几步,犹豫了一下把我叫住,说等雾散开了再走。我极不情愿地停下。路边的马蹄子、线线草,还有不知名的小花像刚刚被一场小雨淋过一样,绿的黄的叶子颜色越发的亮,叶尖、花瓣挂着水珠儿像举着放大镜一样——我有点吃惊自己的发现,正要蹲下身拿食指去逗亮晶晶的水珠玩。妈又说,算了,走!我在前,妈在后——上了大路——碎石路,我才发现。我要妈回去。妈说,等雾再散一下。我在前,妈在后,又走。 路上没有行人,也没有车。不晓得走了多长时间,可以朦朦胧胧地看到远处一些人家的竹笼和房屋了,我才想起该叫妈回去了。转过身,妈不知啥时候已经回了。空荡荡的路上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心里一片茫然。 我静立了一分钟,把搭在屁股上的包移到肩胛下,那里面装着两件给爸用来换洗的衣服和两个我的午饭——玉米面窝头,最最重要的是衣服里还藏着一张纸条,那上面记着爸的地址,弄丢了,我去城里就会成为瞎子——找不着爸。我在包上轻轻压了压,又摸了摸裤裆处,就挺挺胸,迈开大步带劲地走了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出门远行啊! 起初,我目不旁视,只埋头走路。渐渐地,顽皮性就显露出来。时不时把一小块浮石踢着在路上滚得远远的。有时,劲用得大,石子碰着石子飞溅到路边的农田里。我就不由得伸伸舌头,四下里瞄瞄,生怕被人看见挨骂。农田里还有一些稻草垛,东一块西一块堆放着,像教科书上画的蒙古包一样。收割后的稻茬儿已长出一些尺把长的粗粗的墨绿色秧苗。田里东一团西一团正由嫩黄返油绿的,远看如针一样细的秧苗密密的,那是打谷机作业过的地方。 公路弯了又直,直了又弯,好像没有尽头。 一段坡路上,有辆驴车拉着尖尖一车蜂窝煤在道路中间很吃力地往上爬。我赶快过去帮忙。推上坡后,车把式抹把汗,看了我一眼笑着问我,去哪里? 和车把式说了地点后,我才想起妈的叮嘱,就有点后悔。 车把式看也不看我一眼拖长声调漫不经心地说,还远着呢。 我脸上有些不快地问,还有多远啊? 车把式又说,其实说远呢是逗你的,我天天走这条路,不紧不慢的,我从来就不晓得这条路有多远。你跟着我走吧,消磨一定的时间自然而然就会到的。 我跟着驴车走,它快我也快,它慢我也慢。听着驴踢哒踢哒,还有车轱辘吱呀吱呀的声音,我心里的不快也烟消云散。 过了桥,就进城了。 我从书包里搜出纸来问了一位老大爷。经他的指点,我很快就找到了爸住院的医院。一打听,爸早上已经出院回家了。我二话没说,撒腿就打了转身。 那天,我回到家夜已经很深了。爸妈还坐在灶房的煤油灯下焦急地等待着。见着我,爸说:我也是走走停停休憩着回的家,咋在路上就没有看见你呢? 我默默地摇头。 妈把书包接过去打开,取出压扁的玉米窝头问,你中午都没有吃饭?我才感到肚子饿得发慌。爸用虚弱的声音吩咐妈,赶快去抱捆柴火进来烧盆滚水给娃烫烫脚。爸说,娃娃今天走了八十多里地呢。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伏在饭桌上就呜呜呜地大声哭了起来。 那年,我虚岁十二,刚上初一。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母亲一方面希望“我”独自远行,另方面又无比担忧,所以在雾中送了又送,叮嘱了再叮嘱,然后悄悄离开了“我”。 B.车把式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和前文母亲的叮嘱呼应,并且表现出孩子眼中成人世界的辛劳和善良。 C.“我”与父亲的错过,并非巧合,而是父亲与母亲的一次精心策划,是为了让“我”能够迅速成长而人为设置的考验。 D.小说讲述了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这其中有欠缺,有遗憾,有辛酸,甚至浸透着泪水,但充满真诚,表现着至善至美。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插叙前一晚母亲让“我”自己一人出远门的情景,交代了故事情节的起因,也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